苏友辰/人民参与刑事审判何去何从

人民参与审判希望在司法裁判纳入不同领域人民的经验法则正义认知,提升司法信赖。(图/翻摄司法院官网

司法院研议人民参与刑事审判多年,曾在2011年耗费诸多人力及物力推动「人民观审制」,但该制设计法官判决时,观审员只能表示意见,没有投票表决权,被批「只能看,不能判」,和人民期望有落差,后来在立法院被搁置,形同出局。直到2017年司改国是会议后,总统蔡英文宣示将人民参审列为重要改革,司法院衔命研拟推出《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以下简称《国民参审法》)草案,也就是所谓的「国民法官制」,主要是参考日本「裁判员制度」,偏向「参审制」,但也兼采部分英美陪审制」的特色;案件以重大刑案为主,让国民法官「能看,也能判」,与职业法官共同进行审判,可谓我国新创的「改良型参审制」。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法学领航协会于2019年10月25日发布「108年度民众对司法议题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赞成参审(职业法官与国民法官合审合判)的比例为70.3%;陪审(陪审员认定事实,法官判刑)为71.8%;观审(观审员提供意见给法官参考)为75%,但竟有66.3%的人没听过「国民参审」、「国民法官」,更只有7%的人知道其中规定。反观赞成维持现状,由职业法官审判的比例为55.7%,颇令人费解。

针对这个调查数字,有学者认为这代表人民对现状有所不满,即便人民不了解什么是国民法官,但也不信任职业法官所做的判决。若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不论是参审、陪审或观审均获得高达七成支持,显示民众多半肯定政府改革的作为,期待透过参与审判的过程,让判决更接近人民观感,避免恐龙法官乱判。但可惜的是,超过六成民众并不清楚三者之间的差异、优劣,造成三种人民参与审判型态的支持比率差异不大。而不能忽视的是,上开调查竟然还有55.7%的民众赞成维持现状,此适足以反应出民意对司法的信任度虽然始终在低档徘徊,但仍未排除对传统职业法官审判的眷念。综合上开数据显示,现行司法院采取由3位职业法官与6位国民法官合审合判的新制,应该是可以被民众接受的。

另外,目前国民法官制由各地方法院进行模拟试办多次,人民却对其还是一知半解,这除涉及专业理解问题外,可能与司法院过去的行销方式和管道略嫌保守有关

多数民众不见得会上司法院网站仔细阅读法案说明,更不用说日常生活中要拿到、看到官方印制海报文宣品。未来如何提升新制能见度,恐怕得先了解民众的习惯及面对政府资讯的心态,或许可仿造内政部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的宣传团队作法,多加利用脸书和LINE网路社群,透过漫画插图、直播影片、网路懒人包等,扩散效果不错的政策宣传与议题沟通方式,供司法院行销借镜

人民参与审判的核心精神,是希望在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能够纳入来自不同领域人民的经验法则与正义认知,让人民得以参与司法运作,以期透过司法透明化,避免法官独揽大权,滥用「自由心证」,造成法律裁判严重脱离社会经验及法律感情,借以提升人民对裁判的信赖度。

但据悉司法院提出的《国民参审法》草案目前仍搁置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迟迟无法完成立法,这可能与时代力量党团力推陪审制、民进党团内部也有两派声音拉扯,以及民间团体不断倡议让参审、陪审两制并行等争议有关。现阶段有待司法院尽速协商调和,于本届最后会期结束前完成三读,通过后再依照草案定期评估检讨,以补不足之处,先求有,再求好,最后能够「万山不许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而克竟其功,吾等莫不引领而望。

好文推荐

苏友辰/谈法官伦理红线的拿捏

苏友辰/【被告警所报到】铁窗外的另类心牢

苏友辰/财税高权滥用 国税局公益社团开刀为哪桩?

●苏友辰,执业律师、中华人权协会名誉理事长,着有《苏建和案21年生死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