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从直接金融出发 发展利基型金控

▲本刊封面故事特别专访《数位银行:银行数位转型策略指南》的作者Chris Skinner,让金融人面对数位转型,可以打造出「工作力3.0」。(图/金融研训院提供)

撰文杨晴

6月,票金控透过公开资讯观测站公告决议公开收购三信商银股票,成为金管会公布「金石计划」公开收购方案中的第一案。事前保密到家的讯息,引发金融市场后续阵阵涟漪,不管如何,这个举动,的确实现国票金控董事长魏启林在接任董事长一职时,对媒体表态国票金控并购银行、证券或投信业的决心。

对市场商银求亲,是国票金控启动转型利基型金控第一步。魏启林在2011年加入国票金控团队后,就开始打造体质根基,逐年努力下,国票金控大步向前进,不但在台湾金融研训院2014年金公司整体经营绩效评比的经营品质评比及公司治理评比拿下第2名,税后EPS也从2012年的0.55元进步到2014年的0.66元。

其实,这不是魏启林在金融业第一战,他过去曾担任土地银行董事长,当时带领土地银行同仁在无亏损状态下清理掉累积20年,近1,000余亿元逾期放款,占当时全国第一次金改的极高比例。当他离职时,土地银行甚至有能力合并其他银行。

魏启林在台湾史上也留有成绩。担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长时,呈请行政院与考试院推动公务人员先实施隔周休二日,初期虽面临市场反弹声浪,但不久后却被民众称为德政,后续政府乃能于3年后顺利推动全面周休二日制度。

台湾大学任教、到进入公职,担任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委,甚至接下行政院秘书长一职,后续又进入金融体系,魏启林经历横跨学界政界商界,被形容其思虑缜密、行事圆融,实力可以当家、态度可以兼为副手,却不恋栈功名,因而被称「处处有娘家」,因大家都愿意挺他。

现在的魏启林,处事更加圆融、行事更加缜密,就连谈三信商银收购案,也温温道出国票金控善意,「平常心看待,无论如何,大家都是好朋友,国票金满怀诚意。」

经济学家出身,魏启林不仅关心自家金控发展,于7月中接受《台湾银行家》杂志专访时,还关注台湾的核电、能源、空气污染,甚至年金与年轻人债务问题。以下为精采内容摘要

《台湾银行家》问(以下简称问):国票金控近期公开收购三信商银的原因?

双方合并,绝对是双赢魏启林答(以下简称答):国票金控是单纯响应金管会的金石计划,配合主管机关提升国内金融竞争力、期望借由「民民并」扩大金融机构规模与金融稳定。

根据现有金控法,只要金控公司向金管会申请,完成收购25%以上股权,就可将被并金融机构纳为金控子公司,但金管会此次更加周延,将比重拉高到51%,即一半以上股东同意,也算合意并购,因为「股东售股」系自由意志,一定是合意才售出。国票金控响应金管会此次金石计划前,不但与三信商银大股东们接触商谈过,取得愿意配合政策的回应,才向主管机关申请,经核准并在同一天举行临时董事会,之后立即发布重大讯息,以避免内线交易之疑虑。

为了表示诚意,以及对三信商银的善意回应,国票金控后续甚至争取内部公股同意,提高公开收购价格,从每股16.5元提高到17.8元,较三信商银今年第1季净值相比、溢价32%。

其实三信商银与国票金控完成整合,绝对是双赢。因为国票金控是台湾唯一金控旗下没有银行,未来会倾金控最大力量增资银行,至少让三信商银资本额提高到100亿元,并搭配增设北部分行,成为中大型全国性银行。

这也意味当国票金控完成商业银行的整合后,台湾所有的金控均有银行了,不再急切需求银行执照,则未上市的银行股,在流通度不高下,就不易再以高价售出了。

问:并购银行能对国票金控产生何种效益?

答:如前面所说,国票金控主要为票券与证券,并没有银行,若加入银行业务,银行的企金与票券公司、银行的消金与证券公司均可发展强大的业务互补与经营综效

魏启林现职:国票金控董事长、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学历法国巴黎大学经济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管理硕士经历: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研究所所长、行政院秘书长、台湾土地银行董事长、行政院研考会主委

※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8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