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为台湾经济找希望

台湾银行家2016年6月号。(图/金融研训院提供)

撰文杨雅惠

中小企业长期对台湾经济莫大贡献,在经济产值出口、就业上,皆有相当比重,其贡献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早期之中小企业比重较高,而1980年代后期,在新台币升值,土地与劳工成本快速上涨造成出口竞争力降低,使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进而造成倒闭或出走海外,占台湾经济的比重逐渐降低。

然而近年来外销不振,至2016年4月底一连15个月出口负成长,不亚于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经济情势之严峻,台湾的经济前景目前难以乐观。能否在这经济困顿时出现曙光,展现发展潜力,需要创意开发,寻求有利商机,这便需要社会上各阶层各智慧启动燃炙。

由于中小企业一向具备因应环境韧性弹性,在困顿环境中仍可调整因应,因此如何激励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活力,提供其活络的发展环境,乃是当前值得考量议题。在历年台湾面临国际上金融危机以及两岸间政治僵局期间,中小企业多能寻得生机,创造机会。而今,经济情境困顿,倘若中小企业能在多舛环境中找到商机,应有助于台湾经济之寻求转机。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环境应提供顺畅之资源管道,让具有潜力且体质健全之中小企业得以顺利发展。

⊕大企业筹资机会较中小企业多元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应能提供经济各部门之资金需求。金融体系对产业之协助机制,包括市场机制以及政府专案措施。市场机制包括间接金融(以银行机构为主),以及直接金融(以金融市场为主)。倘若金融体系之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作,某些重要产业无法透过一般市场供需机制获得生产周转所需资金,则政府须为该产业设置筹资体系,透过辅助机制以协助其筹措资金。

检视中小企业的筹资环境,往往不如大企业之筹资管道多元并行。以间接金融而言,银行相关法令规章并无明文规定排除中小企业之借贷,但是在实务运作上,一般中小企业较欠缺完整之财务报表与健全之会计制度,不易提供足够抵押品,较不易获得银行融贷。至于大企业多能提供抵押品做为贷款担保,每笔贷款金额大,编制完备财务报表,资讯较为透明,较易为银行行员纳入核贷对象,此现象在银行业皆为公营银行时尤其明显,使得早期中小企业必须求告于民间借贷市场。

此情况在1989年银行开放民营设立之后有所改变,银行家数增加,银行产业之竞争程度大幅提高,积极争取客户,对中小企业放款态度改变,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机会。

表2列示2014年对中小企业放款余额最高之前十大银行,前两名为第一银行及合作金库,超过10%,前8名均为1989年前已存在之旧银行或公有银行转型,唯第9名玉山银行乃1990年后方成立;第10名台商业银行,前身为台中区合会储蓄公司。可见中小企业之求贷对象,仍以多年旧行库为主。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2016年6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