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人商店取代人力? 叶荣廷:消费者体验才重要

作者天下编辑部摄影杨闵

亚马逊发表Amazon Go,Lawson也跟Panasonic携手推出了自动结帐柜台,甚至欧尚在上海也开出了BingoBox,近期最夯的就是马云的淘咖啡。这些新型商店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长叶荣廷在「2017天下经济论坛」夏季场分享他对高科技商店的看法,以下为演讲摘要:

这些新型商店的出现,非常清楚就是要对应未来人力短缺的问题,他们想要收集更多以往收集不到的消费情报,试图利用新科技带给客户一些消费体验

然而,这些新的店型,是不是就是未来店型最好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还有待验证。

台湾零售业来讲,有两大趋势。首先是人口结构的改变。到了2025年,台湾50岁以上的人口就会超过1000万,其中又有一半是65岁以上。在8年后,台湾的劳动人口数量可能会减少120万人,几年后,台湾的总人口也许就会步入负成长。那会带来什么影响

消费者口袋争夺战

你现在对应的主力客层,未来高龄化后,他的需求是否会跟现在一致?是否需要做改变?是要另辟一个新战场、还是想办法跟既有的族群融合

当人力短缺时,店铺劳务在未来是否可能更加简化?当总人口数下降,也许所有零售业都必须重新思考,跟各行各业进行消费者口袋的占有率争夺战。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科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机器人电动车智慧装置、ICT、大数据、AI,这些科技会影响消费者对价值的认知,进而影响消费行为

譬如说,你现在想要在中国开店,但只想收现金,你做得到生意吗?应该是做不到。

全家在十几年前,有些店铺就提供免费wifi服务,消费者说,「哇,你服务真好。」现在我们3000多家店都提供免费wifi、流量升级,消费者却打来抱怨,「速度怎那么慢?」

我想,社群的发展让消费者分享变容易了。因为分享意识驱动的社群经济正在蓬勃发展,间接也影响了消费行为。难在顾客需求不断变动

就零售业的经营而言,可以用简单一句话来形容:这么容易、那么困难。

容易指的是只需要去对应消费者的需求,困难则难在顾客在变动、需求在变动,而且难以事前侦测。

对顾客需求的对应当中,有3件事一定会发生:你做了过度投资、面对竞争、存在需求的缺口

对于过度投资,通常都发生在为了提供商品跟服务所做的配套跟行销。重点是如何减少发生、快速发现,以及有无建置快速发现的机制。当你发现你提供的服务跟顾客重叠时,不要太高兴。因为你还必须面对竞争。

尤其在零售业,要模仿太容易了,所以你保有优势时间会愈来愈短。怎么办呢?比较好的方式是应用数位科技在管理层面上,因为看不见的差异通常会让优势保留的时间比较久。

当你现在提供的服务和消费者存在落差时,你如何发现这些需求缺口?根据我的经验,要发现比较大的需求缺口,通常都需要研究、调查、建立假设实验修正假设、再实验。这样的过程是在所难免,且通常能精确掌握需求、带来很大综效

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商品、服务跟顾客要的已渐渐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则必须思考:未来顾客还有什么需求?所以你永远存在对顾客未来需求的预测。全家在1年多以前,针对我们可以用的数位科技进行盘点,大概30几种,目前在研究哪些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效益。主要是以能带来业绩的最重要,而能提高顾客价值的第二重要。

无人商店真能提高消费者体验?

目前在对应的内容来讲,只要对应3件事:1、新科技能不能为全家带进来新的业务?新科技能否找到新商业模式?2、如何用新科技减轻店铺劳务?因为,显而易见地,未来人力会非常难请。3、如何借用新科技掌握以前无法掌握的消费情报?

最需要管控的点是,这样的店型能不能给顾客带来更多更满意的消费体验?

零售业的系统投资其实跟吸毒一样,他是愈吸愈深,而且是愈投资愈多。

现阶段大家提出来的无人商店,我个人在思考,无人商店到底提供给顾客什么价值?这价值跟实体店比起来,是多出来的吗?多出来的这些差异,是顾客要的吗?

我们在做科技店或科技实验店时,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会是站在企业的思惟,说我未来会缺人,我就做一个无人商店。其实台湾早就有无人商店了,叫做诚实商店,你进去自己付钱,没有科技。

我们做的,绝对不是无人商店。我们在思考的,是能不能让顾客消费价值体验提高。当我们科技店出来时,必须跟顾客有更多的互动。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天下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