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睡不饱 可按压穴位除湿

无论是常见的上焦症状睡醒头昏脑胀、全身乏力提不起劲、越睡越累,或是下焦容易有的小腿水肿、带下分泌物变多,都是自觉湿气重的相关症状。图为民众打瞌睡。(林周义摄)

在形容自己身体状态改变时,「湿气」是一个台湾民众常使用的词汇。无论是常见的上焦症状睡醒头昏脑胀、全身乏力提不起劲、越睡越累,亦或是下焦容易有的小腿水肿、带下分泌物变多,都是自觉湿气重的相关症状。中医师建议民众,可按摩小腿后方正面的承山穴,按摩一段时间后,若感觉酸胀并微微发热,就说明湿邪正随着膀胱经阳气的温通而微微散逸。

翰鸣堂中医诊所院长赖睿昕表示,湿气是一个容易兼杂的病性,常伴随与病性出现,「湿热」是形容慢性发炎而又有局部代谢不利的状态;「寒湿」则指代谢与体温能量偏弱的状态;若与身体难以代谢出去的代谢废物结合,则被称为「痰湿瘀浊」。

每当天气变化,环境里的湿气加重,身体较为健康民众,自然就较平时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旧伤较多的民众容易不适。若是在夏天,就容易中「暑湿」而出现头晕倦怠、口干舌燥的症状;若是冬天,则易手脚冰冷、头重没力气,怎么睡都睡不饱。

赖睿昕特别推荐两个穴道,供民众居家护理、纾缓症状。其中位于小腿后方正面承山穴,作为膀胱经的大穴,以及筋、肉、骨的交界,储存了不少湿气。若按摩此穴一段时间,觉得十分酸胀并微微发热,说明身上的湿邪正随着膀胱经阳气的温通而微微散逸。而若冬天、游泳时,觉得小腿十分容易抽筋,也和小腿容易受寒湿邪侵袭有关。

另一个推荐按摩的穴道是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脾主升清阳」、「脾喜燥恶湿」,对于身体湿气的调节效果卓越,具健脾、祛湿、消水肿的作用。她提醒,若在尝试这些居家护理方式后,仍然无法改善,建议就医寻求医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