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探搜-Fed迟不降息 亚洲国家面临货币保卫战

年初以来人民币走势相对稳定,有助于纾缓亚币贬值压力,且日、韩在美元强劲的逆风下,出手稳定汇率,不致于发生亚币竞贬的情况。图/本报资料照片

实际利差是美元的主要推动因素

近期美国通膨数据似乎再次升高,引发对于联准会(Fed)降息前景的疑虑。自2月初以来,美国2年期公债殖利率飙升了约90个基点,一度触及5%,接近去年10月高点水准。根据货币市场期货价格显示的降息预期,已从今年初的降息七码,缩减到降息两码。

由于去年大量移民进入美国,有助于逐渐缓解劳动市场紧张的情况,高利率也会逐渐对经济成长产生压力,渣打银行财富管理团队认为,Fed可能在下半年启动降息,时间点较先前预期晚,年底前预估降息2码,幅度也比之前预估少。预期美元指数未来三个月和12个月的目标价分别为107和105,维持高档震荡格局。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 你们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尼克森主政时期的财政部长康纳利(John Connally)曾向一群央行官员表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可能是你们的问题」。如今这句话似乎仍然适用,因为强势美元让许多国家货币政策变得更趋复杂。在美元走强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压力,从而导致输入型通膨风险升高。

政策制定者面临决策两难:如果他们想要刺激经济,但抢在Fed之前降息,可能会加剧当地货币贬值和潜在通膨上升;如果为了支撑汇率而推迟降息或甚至转向升息,则可能导致金融环境趋紧,压抑经济成长动能。现阶段,美国处于「金发女孩」经济(不冷不热恰到好处)令Fed不急于降息的情况下,反而成了其它国家货币贬值的压力来源。

4月24日,印尼央行意外升息一码,主要是出于稳定印尼盾汇率的考量。此外,根据韩国央行5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4月底外汇储备金较前一个月下降59.9亿美元,为2022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韩国官员表示,外汇存底下降的原因是用于维护汇率市场。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还是日圆的贬值会否引发亚洲货币的竞贬潮。由于美国经济数据优于预期,Fed呈现鹰派倾向,导致美国公债殖利率和美元飙升;与此同时,日本央行虽然结束了负利率政策,但始终维持相对宽松的立场,令日圆持续疲软,一度贬破160兑1美元价位。尽管日本官方在160日圆兑1美元关卡附近进行干预,让日圆周线(4/29~5/3)反弹逾3%,但由于美日利差仍然较大,短期令美元兑日圆仍可能偏强,未来三个月的预估价为156;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将继续保持耐心,适当进行口头干预或进场稳汇。如果下半年Fed降息讯号明朗化,美元兑日圆未来12个月的走势可能将回到150价位。

■人民币动向至关重要

亚洲货币能否止跌,关键除了Fed政策动向外,中国大陆在亚洲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使得人民币的走势也至关重要。中国大陆五一长假期间,香港股市与离岸人民币均呈现明显上涨,可能是因为中国大陆经济基本面呈现落底回稳,以及评价面偏低吸引国际资金回流。

此前,中国大陆官方为了刺激经济,实施一连串宽松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令人民币趋贬,但年初以来人民币走势相对稳定,有助于纾缓亚币贬值压力。有鉴于中、日、韩均在美元强劲的逆风下,先后出手稳定汇率,不至于发生亚币竞贬的情况。现阶段,影响各国汇率的关键因素,是与美国的利差产生的资本移动,而这项因素只能静待美国降息讯号明确才可能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