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芳/人满为患 扩建监狱不如微罪不举

▲积极增建监狱以改善受刑人超收现象,反而让管理人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恶化。(图/记者周宸亘摄)

观察监狱执行现况,目前最为各界质疑者,应是监狱过度拥挤问题。《监狱真相大揭露》书中资料指出监狱严重超收现象,特别是都会型的监狱更为严重。

监狱过度拥挤,不仅行政所需空间不足,受刑人使用的工作场所、活动运动场所及舍房空间等,均呈现不敷使用的窘境。尽管受刑人一人一床的政策已经确立并积极推行,但是,目前受刑人使用、居住空间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更有甚者,相较于其他先进国家,我国监狱管理人力,早就呈现负担过重情形,因此,透过积极增建监狱以改善受刑人超收现象,此举反将更恶化管理人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凡此种种,均为当前狱政制度急需改进之处。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空间设施不足、人力不够、经费欠缺等问题,当然应尽快改善,但是,增建监狱只是一种治标方法,过度依赖于此,将同时衍生新的问题。亦即,不断增建监狱,恐将使得原本不需要收容于监狱的微罪犯罪人成为收容于监狱的受刑人,而形成滥用短期自由刑之流弊。因此,增建监狱之际,应该同时寻求治本之道,也就是应充分发挥微罪不举的刑事政策功能,尽量使得轻罪的犯罪人,获得缓起诉、缓刑、罚金、易服劳役社会劳动等方式的处理。如此一来,一则可以避免滥用短期自由刑之流弊,再则因为减少监禁人口,反而可以提升重罪犯罪人在监狱内的矫正执行效能

《监狱真相大揭露》的三位作者,耗费数年时间深入探讨矫正制度,并提出许多建言,对其研究精神研究成果,甚感敬佩。作者之一的李永然律师,为笔者在台大法律研究所博士班同班同学,他长期关心人权议题,并曾担任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对社会之贡献令人钦佩。

针对狱政改革,笔者在此亦提出两项建言:第一,面对犯罪问题的治理,中央政府应该建立统合各部会相关业务的整合机关平台,拟定系统性与整合性的政策,分殊执行办理,明确督导评估,如此方能有效治理犯罪问题。第二,期许法务部矫正署积极正视受刑人的人权议题,秉持以科学证据导向理念,推展矫正执行工作,并且针对重要矫正执行工作议题,诸如辅导处遇与管理措施,进行科学性实证研究,而后以此作为实务工作的依据与参考。

最后,谨借此文,对于全国把守刑事司法体系最后一道防线的矫正工作伙伴们,表达诚挚的敬意与谢意。

▼监狱执行现况,最为各界质疑的应是监狱过度拥挤,特别是都会型的监狱更为严重。图为李永然等人合著的《监狱真相大揭露》。

吴景芳台北大学法律系兼任教授东吴大学法律系兼任教授,执业律师,曾在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学系专任教职十余年,从事培训监狱官的教育工作。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