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走向大世界
葫芦,音近「福禄」,因为多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像征母体、生命之源。在寿光市稻田镇,有一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葫芦园,里面的「葫芦世家」中藏有形形色色的葫芦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还曾亮相米兰世博会,作为国礼赠予他国。用其「掌门人」孙希洲的话说,「每一件葫芦作品都有一段尘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葫芦世家」…
「葫芦世家」里别有洞天「『葫芦世家』从2012年开始筹备,那时候我在院里种了一大片葫芦,看到形状好、成色好的葫芦就把它们选进葫芦艺术馆里。另外,还有我创作的葫芦作品,也都摆放在这间艺术馆里。」孙希洲从1988年雕刻第一件葫芦作品开始,他已沉迷于葫芦雕刻30年。
来到孙希洲的「葫芦世家」艺术馆,这里不愧为「葫芦的王国」。馆内正中央,有一棵造型别致的大树,树干上挂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葫芦。在这间葫芦艺术馆内,藏有近百个品种的上万件葫芦艺术品,小至几厘米大至一米多,各式各样的葫芦应有尽有。艺术馆内还藏有年代久远的葫芦器具,以及一些茶海、香炉、花瓶等葫芦制作的艺术品,「这些都是葫芦的衍生品」。
「看,这是当时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山东周活动创作的雕刻葫芦《五牛图》。」在高约55厘米、直径约30厘米的葫芦上,五头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 「牛是农民的命,我想通过这件作品来表达中国最古老的生活图腾和老百姓淳朴踏实的性格内涵。」孙希洲说。
「葫芦世家」亮相米兰世博会在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上,以「希望的田野」为主题的中国国家馆宛如一片花海,气势恢弘、蔚为壮观。而在中国馆展陈的第一篇章“天”展区,数十个围绕中国梦、天人合一、中国馆吉祥物创作的葫芦雕刻艺术品错落分布在「麦浪」装置上。作品上瘦劲挺拔的篆书、遒劲刚毅的中国印,营造出浓厚的中国风韵,这些作品均来自孙希洲的「葫芦世家」。
「当时我们共为中国馆提供了20余件大型葫芦艺术品,以及300余件小型葫芦艺术品。」孙希洲告诉记者,除在「天」展区参展之外,他们的葫芦艺术品还在中国馆贵宾厅进行了陈列。围绕国旗、国际展览局等主题创作的葫芦艺术品,则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圣马力诺元首及多国贵宾。
以传统民间工艺讲述中国故事演绎民间精彩靠着对葫芦雕刻的热爱,这些年孙希洲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各种葫芦作品,参加了不少文化交流活动。 2016年,「葫芦世家」被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山东省葫芦雕刻研发基地」称号;2017年3月,「葫芦世家」受邀参加「文化中国走进东盟」活动,中国将「葫芦世家」的葫芦作品作为友谊的载体赠予泰国副总理;2017年9月,「葫芦世家」受邀在山东省与日本山口县友好35周年庆典上展示非遗技艺,作品被山东省作为外交礼品赠与山口县…
「山东是中国葫芦的发祥地之一,民间大规模刻绘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孙希洲告诉记者,他喜欢葫芦,是因为「葫芦虽小却藏天下」,「每一个葫芦都有不同的造型,经过纯手工雕刻,成为独一无二的工艺品。」以传统民间工艺讲述中国故事,以葫芦雕刻演绎中国精彩,打造中国葫芦典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