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不再专属有钱人! 金管会「信托2.0」照护银发族与身障子女
▲高龄化与少子化社会来临,金管会执行「信托2.0」方案,借由跨产业资源整合、专业人力培训与深耕校园计划,提升信托功能。(图/取自Pixabay)
文/郭彦林
迎接台湾金融产业最贴心的服务,金管会推出「信托2.0」制度,让银行服务能够照顾到银发与身障子女,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能获得金融业的幸福照护。
高龄化与少子化让信托机制越来越重要,为让信托更贴近普罗大众的需求,金管会宣布执行「信托2.0」方案,借由跨产业资源整合、专业人力培训与深耕校园计划,提升信托功能,尤其是有安养需求的银发族,可借由信托的协助提升保障机制。
信托公会理事长雷仲达说明,所谓的「信托2.0」计划,是希望鼓励信托业者善用信托制度的优势,从事多元化财产管理与人身照顾,针对客户量身订制信托规划,让信托制度更贴近当事人需求,并进一步达成普惠金融目标,消弭信托是高资产族群专利的刻板印象。
财产收益与人身照顾兼具
举例来说,在财产管理方面,可将信托财产运用于低风险且具稳定收益的有价证券,像债券型基金或是有价证券出借等,以增加信托财产收益,或是与保险、以房养老、留房养老等相结合,充实受益人安养资金来源;在人身照顾方面,可结合照护媒合平台,透过跨业合作提供民众短期照护服务,并由信托支付照护服务费用,与社福团体、照顾机构及服务机构等不同行业合作,搭配提供安养、居家照护、医院接送、福祉车租借及辅具租借等人身照顾服务,满足高龄者的需求。
举例来说,过去曾有一名高龄86岁的客户,因罹患糖尿病及黄斑部病变,膝下虽有5名子女,却只有大女儿愿意照料,在缺乏资金支付生活及医疗开销下,只好被迫变卖名下土地换取现金,但却担忧儿子回家争取售地款,引发家庭纷争,于是透过信托,预先安排将卖地的钱用于照顾她至身故为止,以解决家人纷争。信托公会指出,该案例主要是由客户本人为委托人兼受益人成立安养信托,该名客户指定由大女儿担任信托监察人,将卖地后约新台币1200万元资金信托交付银行管理,约定由信托专户采专款专用方式支付客户本人的生活费、医疗费及看护费用等。
此外,信托也能协助家有身心障碍子女的父母安心照顾家庭。对于家有身障子女的家庭而言,父母最大担忧莫过于当自己逐渐年迈或发生事故而无法亲自照顾子女后,身心障碍子女的照顾安养问题该如何安排?尽管父母虽可预先为孩子准备财产,但身心障碍子女不一定有能力分配管理财产,即便另有手足,也可能因为已各自成家,而不见得有代为照顾的能力与意愿,此时全方位的安养信托可以协助父母,确保身心障碍子女的照护需求。
▲全方位的安养信托可以协助父母年迈后,确保身心障碍子女的照护需求。(图/取自Pixabay)
罹癌母亲确保身障子女获得终身照顾
曾有位母亲在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后,担心年仅25岁且罹患自闭症的儿子,在自己身故后,无人可协助照料关心,而想要留一笔钱给儿子,却担心当儿子有了这笔钱的时候会被诈骗,或是遭不当挪用,因而办理了安养信托,预先安排给儿子的这笔钱该如何使用,确保资金可落实照顾儿子的需求。
根据该名客户的规划,主要信托架构是由儿子为委托人及受益人的安养信托,透过信托契约事先约定支付儿子的生活费、医疗、养护、休闲费用要如何支付,值得一提的是,母亲考量儿子喜欢收到礼物,也在信托契约上注明生日及节庆时该如何赠送礼物等,将来即使自己身故,还是可以延续母亲对儿子无尽的爱。
信托虽有助于确保财产与收益专款专用,但比较可惜的是,目前我国信托经营模式大多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兼营的方式运作,自2004年起,银行成立推展财富管理业务部门以来,信托部门主要是以交易下单为主的后台处理单位,但受限于资源分配,加上欠缺专责人员处理相关信托业务,限制了信托业多元发展,专业人才更是难以培育。
根据信托公会统计,截至去年底止,全国55家信托业会员的信托业经营与管理人员总计将近10万名,其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比约96%,随着台湾逐步迈入超高龄社会之际,信托业更应顺应社会的发展,强化专业人力训练,以此奠定信托业多元发展的基础。
贴近市场需求,培育专业人才
而为跳脱信托「只是有钱人的理财」的既定框架,「信托2.0」特别针对「专业人才」部分深耕,为此特别增设「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与「家族信托规划顾问师」培育课程,透过认证制度的推动,培养娴熟高龄理财需求的专业人才。
信托公会秘书长吕蕙容表示,为因应高龄社会的挑战,并让信托可以更全方位贴近民众生活的需求,在人才培育这部分特别从「相关认证制度」着手,推动「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家族信托规划顾问师」认证制度,以此提升信托从业人员专业深度与服务广度。
以「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来说,目前相关认证计划是以高龄社会民众的需求为核心进行课程规划,课程内容涵盖高龄者心理、行为及医学养护等基本认识、信托相关法规及信托契约重要内容等金融相关领域的课程。
此外,要成为一名称职的「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也必须了解信托制度的运作与实务、高龄金融相关商品以及与高龄者有关的财产应用,以及与高龄者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继承、监护宣告、辅助宣告等民法相关规范。
吕蕙容指出,为扩大顾问师的服务领域,除金融从业人员外,公会也相当鼓励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让更多专业人士了解信托制度。
积极培训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
目前「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参训人员资格主要有三类,包括:金融服务业及相关单位从业人员、符合「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法」第二条所定与高龄服务相关之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像是律师、会计师、医师、药师、护理师及社会工作师等计有31类与高龄服务相关人员。
另外,符合「长期照顾服务人员训练认证继续教育及登录办法」第二条所定之长照服务人员,例如:照顾服务员、教保员、生活服务员、家庭托顾服务员、居家服务督导员、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人员、医事人员、照顾管理专员及照顾管理督导等也符合「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培训资格。
吕蕙容说,律师、会计师、照服员、社工等虽不具金融财经背景,但仍可透过顾问师课程培训,进一步了解信托法制与高龄者相关的金融商品及财产安排的实务运作模式,一起为协助高龄者规划财产保全努力。至于要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呢?首先,必须先完成9个系列「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训练课程后,才可报名参加「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资格测验,测验成绩达70分才算合格,且人员尚需符合一定职业道德及准则的门槛,才能取得「高龄金融规划顾问师」证书。
而在取得顾问师证书后,还必须每3年参加符合信托公会认可之在职训练课程至少12小时以上,才得以持续维持顾问师资格的有效性,希望透过基本进修时数的安排,要求顾问师持续吸收相关专业。
除了积极培育信托专业人才,信托公会也深入校园展开扎根行动,与大专院校合作开设信托相关通识课程,目前合作学校包括政治大学、台北大学、台北商业大学、长庚大学、德明科大等,借由学校通识教育广泛建构学生信托观念,并透过相关科系所与信托业者办理产学合作,开办符合各专业领域的信托应用课程,透过校园扎根,让学生了解信托制度对于管理财产的社会经济功能,并进一步广泛应用至各个阶层的社会需求。
信托公会认为,台湾人口结构迈入快速老化的阶段,高龄产业的就业需求尚有庞大缺口,如果能透过大专院校开设信托课程,从年轻世代开始深耕信托观念与培育专业人才,不仅有助于强化信托专业,还能透过观念推广与人才培育,达成政府期许的普惠金融,并填补高龄产业缺口,解决人口老化之国家及社会问题。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阅读《台湾银行家》杂志。
延伸阅读
「信托2.0」追寻普惠金融全民价值 全方位信托构筑金融安全网
金管会对的时间推「信托2.0」银行局长庄琇媛揭示十二项发展重点
失智人口快速攀升 长照财务安排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