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留遗产给孩子? 李伟文医师吐「内心话」

▲要不要留遗产孩子?(图/视觉中国CFP,下同)作者:李伟文摘自:时报出版《李伟文的退休进行式》

●精选书摘

在即将退休时或已退休后盘点资产,算算自己这大半辈子赚来的钱,依此计划往后的生活形态与开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遗产的规划。不要以为要留下多少遗产给孩子是有钱人的事,战后婴儿潮世代的退休人口,只要年轻时不吃喝嫖赌,努力工作,多多少少都会存下一些资产,若不先想好该如何分配家人,孩子们为了遗产反目成仇者屡见不鲜,尤其是生前未变现或分割的不动产,最容易发生争端。

对于要不要留遗产给孩子,清朝扫除鸦片的大臣林则徐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小孩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也说过:「一个年轻人能够继承到的最丰厚资产,莫过于出生贫穷之家。」一如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家贫出孝子」。由于贫穷,孩子能体会父母的辛劳,滋生改善生活、努力上进的雄心。

这种一切靠自己的志气在满街都是妈宝时代还蛮重要的。记得我哥哥读国中时,家里没钱让他补习,他自己跑去找台北最大间的补习班老板,向老板说自己缴不出学费,但要是能让他免费上课的话,他将来的考试成绩可以让补习班当招生宣传。老板或许是好奇一个孩子居然敢直接找大人谈判,真的让他免费去上课。后来,哥哥在联考时以接近榜首的分数成为全补习班当年最高分,让补习班得到了免费宣传的机会。我的胆子没有哥哥那么大,都是自己乱读,大学毕业后也没向家里拿过钱。即使父母百年后,我们为人子女也从不期待获得任何遗产。

但是,我知道时代改变了,虽然我认同节俭朴实是很好的美德,孩子拥太多钱只会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太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也不会被珍惜。但当社会经济已经过了快速向上成长的阶段,竞争又愈来愈激烈,父母如何将有形或无形的资产留给孩子,就是个必须慎重思考与计划的新课题。

比如说,有个朋友曾经很感慨地说:「过去我们都说不要给孩子鱼,而是要教他们钓鱼的方法,但是到了这个时代,孩子就算学会钓鱼的方法也没用,你还要给他们钓竿,并带他们到有鱼的池塘。」

一旦我们盘点完资产,不再工作赚钱时,如何使用财产应分为三个方向来思考:第一是必须用到的钱,也就是退休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日常固定开销与生活费;第二是可能会用到,比如生病时的医疗费甚至看护费,这部分或许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与条件选择适合的保单来预做准备;第三是享受人生所需花费,也许是个人乐趣、也许是人生圆梦资金。扣除这三个部分之后剩下来的,才会是留给孩子的遗产。

▲遗产示意图。(图/记者周宸亘摄)有位朋友曾经很务实地建议,留下多少钱给孩子,最多就是遗产的免税额。因此首先要去税捐处申请「全国财产总归户财产查询清单」,确定自己名下的房产和土地现值多少钱,再加上现金和股票等资产,查看一下是否超过了免税额,只要是遗产多到必须缴税的部分,就是自己生前应该花掉的钱。

也有朋友认为,自己赚来的钱,首先要做的是赠与给自己,慰劳自己过往这么辛苦。这话当然没错,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忍心把钱花光光,眼睁睁看着孩子在生活里挣扎。

我自己的做法是,向孩子清楚表明,他们读大学和研究所两年所需的学费与生活费都由我们全额供应,他们只要好好读书、充实各种技能,不必去打工,但之后就得自立更生。当然,家里的房子若想住,结婚前都可以继续住,结婚后就必须搬出去。未来房子变成遗产后,也会公平地分配给他们,并预留现金让他们不需要急着卖屋变现以支付遗产税。

对于资产有限的一般人来说,只要事先想清楚,其实很容易处理。孩子比较多或房地产多的人比较需要费点心思

不过,如何善加利用财产帮自己圆梦,也是完成自己生命的意义。有研究发现,一个人会觉得自己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很值得,通常来自于他能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重的事情上。人有百百种,每个人看重的事情都不一样,有人在乎朋友,有人重视家庭,有人喜欢大自然,有人醉心于文化艺术,有人追求性灵与宗教上的修炼。不管是什么,只要你能把大部分的资产,也就是时间与金钱,花在这些你在乎的事情上,比较容易觉得自己这一生是完满而值得的。

这个研究结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太容易。首先,你得先确定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然后就要「聪明而看得开」。

比如说,朋友的父亲年近八十,身体仍然很硬朗,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或嗜好,就是盼望常常和儿孙们聚聚聊聊。其实他很幸运,外孙、内孙成群,统统住在大台北盆地里,坐捷运都到得了,可是因为大家都很忙,还是只有逢年过节才碰得到面。

当我知道他的苦闷后,向他建议,为何不通告所有孙子们,只要来陪爷爷外公上餐厅打牙祭,每个人就发一千元奖学金。我相信有这个奖励,那些正在读中学或大学的孙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回老家,老人家也可以借此传递自己的人生经验,或帮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业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我同时轻描淡写地提醒,反正这些钱最后也是会被孩子们分掉,为什么不现在亲手交给孙子辈的家人,还能在鼓励他们的同时顺便督促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亲现在恐怕正忙于为事业奋斗,没太多时间管教孩子,老人家有的就是时间与经验,帮忙照顾孙子辈也顺理成章。

他听了我的建议,眼睛亮了起来,不过很快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他们来找我,却都只看着自己的手机,没空和我聊天怎么办?」

我听了哈哈大笑,说:「这简单,你只要宣布陪爷爷或外公吃饭时,不带手机的给两千元,途中有接听电话的只给五百元,我相信他们就会专心和您聊天了!」

如何把拥有的资产放在自己最在乎的地方,只要我们看得开、愿意思考,应该人人都做得到。比如说,我很鼓励那些儿女都在外国成家立业,而自己不愿意去国外养老的长辈,卖掉一间房子,拿现金成立一个基金会,聘请几位年轻人来帮自己实现梦想,若是关心教育,就成立教育相关基金会;关心环保,就成立环保相关基金会。我相信将毕生赚来的钱这样子投入自己在乎的领域,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活得更精彩丰富。

其实,遗产不只给家人,也该回馈给社会。我很喜欢的义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描述:「死亡就是我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我!」如此奇怪的算式大概是想提醒我们,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无法带走任何东西,那么重要的就是,我们到底留下了什么?是留下垃圾污染还是光明与温暖?世界有没有因为我们曾经来过而变得更美好?我们可曾为了下一代留下足以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当然,我们留下来的遗产不见得非得那么崇高伟大。把我们大半辈子收集并珍藏的物品留给喜欢它们的亲朋好友,也是一件很棒的事。可以趁着还有体力整理自己的物品时,依「断舍离」的原则整理一番,及时送给别人。生前送出的东西是礼物,死后拿到的叫遗物,我相信除了家人,每个人都比较喜欢朋友送的礼物,而不是遗物。

遗产除了有形的资产和物品,无形的身教典范其实是我觉得最棒的,就像我虽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任何有形的资产,但是他们的淡泊名利,对于知识的热情与永不止息的善意和信心,都是我们最珍贵的遗产。父母的行止更是子女一辈子追随的典范。

无形的遗产还包括了和家人相处的美好回忆,因此即便退休金拮据,还是应该想办法挪出和家人一起旅行的费用。

当然,我觉得留给孩子最好的遗产就是把他们教养好,成为一个肯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好人,不然就像常听将届退休的朋友说:「老了要自己好好过日子,不依靠儿女!」时,我都想吐槽:「你不想依靠儿女,但是他们万一被你养成妈宝,长大后继续啃老,你该怎么办?」光嘴巴说不靠儿女是不够的,也要让他们争气。

其实在这个高度竞争且经济成长放缓甚至停滞的坏时代里,我们可能真的没办法留下什么钱,台湾俗语有道是:「生吃都不够了,哪能晒干当存粮。」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必灰心,物质匮乏并不等于我们对家人、对社会的爱也匮乏;相反的,即便我们运气好,赚了许多钱,也不代表我们的爱是富足的。是的,只要我们愿意,人人都可以留下最珍贵的遗产。

★本文经时报出版授权,摘自《李伟文的退休进行式》。★我们可以不结婚,不生小孩,但是没有办法不老。而且我们不只想活得久,还要活得好。

您有满腹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出来吗?《ETtoday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灌溉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更多孕儿、婆媳、婚姻相关话题(报喜文、集气文、抱怨文等),欢迎加入「欧腻的育儿妈妈经~姐就是要碎碎念脸书社团一起交流讨论,也欢迎大家秀出任何宝宝照、怀孕照、个人美照跟脸友分享。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