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就懂社交 宝宝机器人证实微笑的秘密

宝宝笑起来都萌萌的。(图/Jenny Ann)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笑起来,看起来好萌、好可爱,再多看几眼都要被他的笑容融化啦!可是有时候明明没有逗他们笑,怎么会笑得这么灿烂咧?究竟在宝宝的笑容背后有什么秘密?根据许多育儿研究表示,宝宝的微笑分为3种:「自发性微笑」、「诱发性微笑」以及「社交性微笑」。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一个研究团队,接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结合了资讯工程学机器人学和发展心理学方法技术,发明出一台机器人,用来了解人类的发展。这项发明提供了发展心理学家一个工具去研究自闭症患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他们也证实了大多数人的怀疑:婴儿的微笑是有目的的,他们以微笑回应和他们互动的人。

研究人员给机器人输入一套设定让它像婴儿一样,并让这个「婴儿机器人」和大学生进行互动,得到的结果证实了大家猜测:当大学生对机器人校的时候,机器人人也笑得多,对它的笑容少,它也笑得少。他们在9月23日发行的《PLOS ONE》发表文章说,婴儿的微笑是一种社会行为。

婴儿虽然不会讲话,但受到外来的刺激时,会以哭和笑这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向身边的人表达他们的感受与情绪,这种生理行为是他们和身边的人沟通的工具,而这种沟通能力双向的,所以从大脑发育神经学角度来看,「越早会笑的孩子越聪明」这种说法是科学且可信度较高的。

「自发性微笑」〈又称内在性微笑」、「反射性微笑」和「睡笑」﹞是婴儿在出生后的2~3周,只要父母照顾妥当,如换上干净的尿布、吃、睡饱,宝宝会在没有意识情况下,露出一种宁静、安详的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所以又有人称为「神笑」或「老天在逗他笑」。而这种笑容也有如昙花一现,不容易被外人捕捉到,只有长时间照顾他的人才机会看到。

「诱发性微笑」顾名思义,就是当我们在逗宝宝、或是对着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对我们的行为有所回应,露出这种互动式的微笑。一般而言,出生3 周的婴儿听到温和舒缓的声音,或者看到大人的脸时,都有可能露出有意识的笑容,此时他们已能感受外部刺激,这种笑容的嘴角所拉长的幅度,也会比前面所提到的「自发性微笑」明显。逗宝宝笑,不仅有助于他的心理健康,也可培养婴儿与成人之间的情感互动。

而「社交性微笑」(Social Smile)则会出现在2-3个月大的婴儿身上,这种微笑比前面两者更具感染力,只要是对他们有吸引力,或者他们熟悉的人事物,都会让宝宝开心的张嘴大笑,甚至笑出声音来。当婴儿出现这种笑,表示他的大脑已有几个部分开始趋近成熟,因此会笑的年龄也是判断婴儿学会说话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之,微笑是婴儿欢迎大人与他互动的开端,我们可以让他们经常保持微笑,让他们在欢乐中成长,也让他们了解微笑的社会功能。反之,如果当宝宝对你露出微笑、释出善意的邀请时,我们对宝宝不理不睬或是眼神有所回避,让他有种「热脸贴冷屁」的感觉,那宝宝可爱的笑容会马上消失,因此,对婴儿的微笑作出及时的正面回应是非常重要的。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研究团队所发明的婴儿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