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功有约之前,先学会「三心二意」!
●HIT Yang/隐身于台湾代工厂的软体部门、一个向来文科分数比工科好的理工人。有个本事是看书速度有多快、买书速度一定更快。坚信在科技跃进、资讯爆炸、而心灵成长牛步的现在与未来,人更需要的是「温度」。从心开始吧。
幸福快乐、成功、达成愿望、打造一个憧憬的人生,是每个人在心里的企望。为了这些目的,一昧地埋头苦干已经不再是显学,人们总是谈论着、探索着,并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方法与工具,诸如子弹笔记法、刻意练习、GTD (Get Thing Done)、精实创业、敏捷开发等等,每个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以及实际的效果。
然而,畅销书大卖、各种名词一时声名大噪,成功者却依然付之阙如….
WHY?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要利的不是那些方法,而是最基本的心性。心性的问题没解决,什么方法都难以见效。
人生道路上、生活周遭,甚至自己身上,经常可见一个立志要做些什么事的人,除去外力因素之外,最后都是失败在惰性或者其他的自我设限因素。深究其背后更深一层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与「逃避」、「急躁」、「自大」、「自私」与「执着」这五个人性常见的弱点交缠在一起。
逃避
生为万物之灵,有些人类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其实人是生来磨练的,不像其他动物没有复杂的心智思维、短短一生顶多就是伸头一刀,生而为人的一生过程来得苦痛的多。困难的事情、麻烦的事务、讨厌的事物,在我们打拼的过程中,永远都没有缺勤纪录。
走不出舒适圈的人,遇到这些困扰,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就把最初的雄心壮志磨灭殆尽,然后选择逃避、躲回自己的舒适圈 — 那个日后将因自己的逃避而变得脆弱不堪的稻草屋舒适圈,大野狼一吹就倒!
对外逃避,其实多半源自于对内的逃避。无法接受内心真正的自我本性,误解人性的某些缺点并非人性常态、而认为那只是属于自己的污点时,选择掩耳蒙眼、乃至包装粉饰,日子久了连自己都以为谎言是真的、忘了水平面下的真我,真心认为自己是完美的,而错过了修正进化的机会,才是人生不断重复失败场景的原因。
急躁
想必大家都有过一种玩连续性反应游戏的经验,例如打地鼠。一开始还能稳稳地接招,游戏节奏随着时间进行逐渐快、就越不能出错,一旦一个失误或者晃神出现,就是滚雪球般的混乱。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在一个烦心的问题还没解决时,眼前又插进另一件事情,然后又是下一件、两件,手上处理前一件事,脑袋已经跳来跳去想着其他的事情。
脑袋能够多工运作,算是人类的优势,然而身怀此本领,连带有副作用。在一堆待办事项面前,越是不能冷静下来处理、就越是失了章法,然后就淹没在一发不可收拾的土石流中。
自大
有自信是好事,但适度的自信之外需要懂得自省,要能够省思检讨、进化修正。如果放任自信过度膨胀,无法接受任何自身以外的想法,失控的自信就变成了自大。
战国时期魏国的庞涓、三国蜀汉失街亭的马谡、隋朝隋炀帝杨广、清朝八国联军的慈禧、二战德国的希特勒,历史的洪流中,处处看得到自大取得灭亡的殷鉴。相反地,能够虚心纳谏、克制过度自信的唐太宗李世民,才能成就贞观之治。
自私
人类是群体社会,要比力气、要比脚程,比人类强的动物比比皆是,但人类有独特的共同意向与聪慧的大脑,可以为了同一个目的一起努力,历史发展以来,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都是靠互助合作,纵使在资讯爆炸的网路时代,人类的智慧也是共同的智慧体,不是单靠一名英雄就可以做到。
有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阐述的只是人的一部分天性,并非是个行事准则,被无限上纲的结果,非但是无法照顾同一阵线的战友,甚至危害他人,而在一个群体合作的社会,一旦其他个体遭到危害,唇亡齿寒的结果,也是自己遭到波及。
执着
佛教经典《金刚经》强调的「无所住」,其实就是要去掉我们心中的「我执」。佛说去掉我执就能如金刚不坏,可见执着的危害之深。
一个心理上的点过不去,就是「执着」。既然是佛教几千年来努力的目标,代表它是身而为人必然的缺点之一。在某些情况下,该放不放、该收不收,完全失去弹性导致因小失大,更甚者为了一念偏执,行偏了道路,执着给人带来的影响往往最大、也最不容易察觉。
这五种人性特点,字面上看来都略为负面,其实若是用在适当的地方,是能够产生助益的。不过,他们都是两面刃,很容易操作不当、伤人也伤己。
那么要如何防范以上五种人性特点造成负面的影响呢?对应五种弱点,有「三心二意」共五种对应方式。
真心 V.S. 逃避
无视于自己的弱点、缺点,为了内心深处自卑感的作祟,选择掩盖、美化一切,甚至连自己都陷入了自己设计的骗局当中,将永远沦于无间而回不了头。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真心」来处理这种情形。近代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奈米技术之父的理查.费曼说:「首要的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最好骗的。」
这里指的不是真诚对待别人的心,而是真实面对自己的心。所谓「真心」,并非要大声囔囔着:「嘿~大家来看~我有什么缺点、哪里做得很烂、麻烦大家来笑我~」
真心是掀起自己的面具、掀起自己的盖头来,自己跟自己对话,心知肚明、不转过头地,好好承认自己的劣根性。毕竟,没有问题、哪来的问题要解决?而若我们真心「接受」那是个「问题」,才会有、也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必要与后续。
静心 V.S. 急躁
投掷一颗石头到正在下大雨的湖面上,石头激起的涟漪几乎无法被辨识;但平静无风的湖面上,就连小小昆虫轻轻一点,都能带起勾住目光的波动。唯有冷静下来的心海,才能瞥见事情的破口,否则纵使破绽再大,目光只是慌乱、无法聚焦辨认出眼前的道路。
而事情找上我们时,我们往往急着想要解决、改变,或者把自己沉浸在当下的负面情绪中,忽略了静下来让思绪有空间运转的重要步骤,凭借着无空间发挥的狂乱思绪,自然让能发挥的实力大打折扣。
霹雳布袋戏曾有一个以下对话桥段,点出了大家容易忽略的静心的重要:
阴阳师:「真是意外的噩耗,三昧,奉茶。暂缓心情。」
步怀真:「一杯茶缓得了心情,换不了结果。」
阴阳师:「要先缓了心情,才能换了结果。」
阴阳师、步怀真、青阳子、三昧,皆是角色名。
虚心 V.S. 自大
富兰克林说:「第一等蠢事,是自以为英明睿智;第二等蠢事,是宣称如此;第三等蠢事,是对所有劝告都鄙视。」在《知识的假象》一书中也有提到,我们必须先学会放下一些傲慢,接受自己有很多事都不懂的事实,才能看到自我知识的界限,并对外头的世界产生好奇。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有比我们年轻力壮者、比我们聪慧机敏者、比我们洞烛机先者,能体会这个事实,广纳雅言,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虚心检讨,才能避免失控的自信所引起的失速撞毁。
在虚心的帮助下,让自己像个饱满低头的稻穗,我们才能在高速奔驰不撞毁的情况下又能够扩展到新世界,不断延伸、提升自己的境界与能力,增加成功的机率。
好意 V.S. 自私
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在都是倚靠人类社会互助的结果;农民生产粮食、工人制造物品,彼此以金钱互相交换彼此的成果;强如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被流传为发明电灯的爱迪生,他们的成绩也都是奠基于在他们之前或当世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才有如此成绩斐然的英雄人物出现。
试着想像,这世上没有其他人的协助,我们是否还能安然地生存下去?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是否在照顾自己的同时,能多分一点点关切在他人身上?而若每个人都能如此做、同时又感恩于他人的关切,正向的循环就能随之启动,我们更能受到其他个体的协助,而达到自己的幸福与成功。
有一说,人类独特聪慧的大脑是为了社交而演化而来。大脑与人性趋向于群体、社交、互助以及取得认同,如此正可证明:「利他,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利己。」
不在意 V.S. 执着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一句对白:「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换个角度看,把手握紧,不一定能求得永久。把手松开,也可能一无所有。但,议论于握紧还是松开、纠结于得到还是没有,就是执着了,所有烦恼皆来自于这个「执着」,都还没有决定握紧或者放开、都还不知道能得到抑或失去,已经是满心困扰以至于身心俱疲了,这时还能谈什么成功?
《金刚经》也说:「无住于相。」
佛道说得太玄?再白话一点,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让我们生气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怎么看这件事。」
先哲们不是叫我们不能有情绪,而是要懂得,情绪只是过客,不要留住,不要在意。
以上的三心二意虽然有用,但讲得再多,做不到依旧只是口号而已。在实行的过程中,五种人性以及惰性也会自然地就浮上台面来阻扰。我们可以参考《活着》系列的养成习惯与戽斗、跷跷板与吉他中提到的专注呼吸与正念,来帮助我们顺利进入三心二意的世界:
1/每天做专注正念呼吸,并把正念的台词用笔抄写一遍(手写会比打字或者嘴巴复诵更有印象与洗脑效力)
2/利用例如月历上画圈数量的成就感,并搭配阶段性奖励作为正面驱力
3/利用在朋友间公开宣告并邀请审视的方式作为背后推力
4/打造时常提醒自己或警告自己的环境(例如标语、手机桌布、定时跳出的提醒讯息)
5/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有正面动力也有同侪压力
6/重复以上直到习惯养成
至于三心二意有没有机会发挥过头或者走偏,进而带来副作用?很遗憾,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若我们越能运用这五种心意,在交互加成制衡的效果下,就越不会有极端的发展出现。
综合来说,想办法交替使用正面驱力、负面驱力或者同侪压力等各种推力,引诱兼逼迫,让自己每天持之以恒地审视并做到三心与二意,等到习惯养成即可达到大脑催眠/改造的效果,滴水可以穿石、星火可以燎原,幸福的雪球才能继续滚下去、越滚越大颗~
或者,你要选择「逃避」、放弃「真心」,对于「缺乏三心二意」的境况视而不见?
热门推荐》►同婚立法须符合748号释宪要求►大法官会议改制 新旧释宪门槛差在哪?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MEDIUM,请勿直接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