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绚慧 即时评论/一言不和就分尸?! 你所忽略的病态人格情人

▲在美丽的恋爱泡泡破掉前,关系的一开始,免不了各自带着对关系的投射和想像来期待关系。(图/取自米费图库Pakutaso)

近日来台湾爆发一连串惊悚的暴力情杀事件,事件动机都绕在故事中主角间关系历程的变化,勾动出加害人内在的愤怒和憎恨,以致对被害人做出骇人听闻的暴行及罪行

若单就加害人表面陈述看来,似乎这样的暴怒、痛下杀手的原因,是因为加害人认为自己遭遇到对方的遗弃、背叛,而不得不做出种种行为。然而实际上,这些关系的表面情况,只是两人关系冰山的最浅层,而真正根源的问题,可能早在两人进入关系过程,长期漠视关系的品质及平等性所致。

关系的一开始,免不了各自带着对关系的投射和想像来期待关系。因此,我们未能真正的承认及面对两人关系的问题及情绪冲突,而以自己的解读方式,继续进行互动、相处和期待,然而,对于有可能隐藏病态人格的人来说,当关系的互动和相处,越来越不如自己的期待,越来越不如自己想要控制及支配的状态时,因挫折或沮丧所导致的攻击动力,可能就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

在近日来重大情杀新闻报导中,我们看到被害女性在关系中的姿态,都必须是容忍、压抑及承受,这或许源自于对于女性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包容力、付出能力以及照顾者的性别文化形塑而成。因此在关系中,必须处于以男性为中心、满足男性为主的自我要求。若有想反抗或不再顺从,则使得事件的对方,在长期的性别文化中所形塑的关系认知中,感到被威胁,及失去控制感,进而进行所谓的报复。

这些加害人,都可能长期活在被优待、被照顾、被顺从的惯性中,因此,这些长期的塑造及关系中,我们也需要探讨的是,这些情杀犯罪的加害人在犯罪行为中,所显露出的人格议题。

台大高材生黄女惨遭恐怖情人分尸(图/记者陈雕文摄)

从报导的资料来看,这些加害人共同性是:女性都是他们认知里,应该配合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呈现出既定「角色」。这些女性应该照着自己所规划的及所希望的方式来回应,若是违反了所设定好的「角色」应有的言行和表现,那就会引发加害人强烈的情绪不满和愤怒,而以情绪及暴力进行攻击及威胁。

在自恋者的内在系统里,他认为自己就是星系中的太阳,而这些被害女子是绕着耀眼太阳运行的小行星,不能脱轨更不能比自己耀眼。而这样自我中心的人格特质,正是自恋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自恋型人格障碍症属于B群人格障碍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自成年期早期开始,广泛的模式则是:夸大 (幻想或行为)、需要称赞、缺乏同理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深深相信他的「特殊」及独特,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所了解,或应与之相关连,所以他无法平等或公平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反而需要他人对自己过度赞美,认为自己有特权让别人会自动地顺从他的期待等等特性。

病态性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复杂而多重,事实上,身为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恋心理,这是我们想证明自己优越或独特的驱力。然而,若发展成影响所有的反应模式,特别是在关系中有反复出现的一系列信念、思考、情感及行为模式,那么,病态性的人格障碍,就需要被我们考虑在内。

这类自恋者,有些小时候获得较多来自家长的过度赞赏和期许,因此只关心自己的成就及利益,将旁人视为次等或配角。但也有自小缺乏家庭宠爱的孩子,出于情感需求渴望被满足的本能,以自恋行为来掌控他人无尽满足自我的情感需求,渐渐的发展为自己的人格系统。

无论是否达到病理认定的人格障碍程度,自恋者共通的地方就是「物化」他人,除了自己之外,他人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需求的供应者,甚至是供应物,而非是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如此一来,当然对于不再顺从和符合自己要求的被害人,自然无法感受到自己施加在她们身上的暴行,是如何令人发指、如何泯灭人性。甚至有种既然无用,就铲除或毁灭的想法。

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恋者,都会在需求无法达到满足时,犯下如此滔天恶行,这还伴随着加害人对于道德感常人薄弱,以及因大脑结构缺乏情感感知能力的反社会人格。他们无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价值,严重的缺乏良心谴责,所以不会因不道德行为而焦虑或有罪恶感,于是他们可以任由自己的冲动与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愤怒,做下令人匪所思犯行,反而合理化自己是受到辜负的一方。

▲苏绚慧咨商师认为:女儿要富养,儿子要均养。(图/台东县政府提供)

在这些悲剧之后,我们除了要提醒女孩们多留意欲交往对象,在其言行细节所表露出的人格特质迹象,以及已有许多专家苦口婆心强调的性别平等、情感教育的自我加强之外。我更想提醒所有的女孩与女人们:「完美情人不存在」,对于完美情人的渴望,只是来自自己内在缺口的投射。只有相信自己的价值,原就值得被善待的,无需透过过度的牺牲、付出、包容,才能换得伴侣的尊重和忠诚,才能辨识出真实平等和互重的感情是什么模样。

正如俗谚说:「女儿要富养」,但这个「富」不是物质的富裕,而是爱的丰足,在关爱与尊重中养成的女孩,她会懂得爱护自己的自尊及生命,也懂得辨识恶待、勒索、恐惧都不是爱,而是以爱之名的虐待及伤害。如此,或许可稍微避免进入自己也厘不清是否是真爱的关系混淆中。

而男性的成长教育,需要着重在「均养」,透过均衡的教育;不是只着重在能力和成就,还包括情感管控、情感表达及沟通、两性尊重及平等,来减少物化女性的思维习性。并且不以男尊女卑的观念,来自我膨胀在关系里所需要的自尊需要,及偏执的以自我中心需求为导向,忽略人际中他人的感受及主体性。

这些思维及价值观,不仅是每个个体生命发展中,需要有所自觉和自我学习之外,更是在生命还幼小时,家庭和学校不能忽略及漠视的教育历程。在人格形成前,希望我们来得及为每个生命挽回被不当教养或对待下,所扭曲的自我及人际观。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苏绚慧,心理咨商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