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政策吹创投寒风 初级市场动能转向民间

曾经极力鼓吹创新创双创中国大陆要改变动能了,官方资本离创投越来越遥远,扶持新创企业的重责大任落到民间资本肩上整体环境也对大陆C端新创越来越艰难。

从2016、2017年开始大陆初级市场滑下顶峰逐渐降温投资数量投资规模数据逐年萎缩,2019年现出原形大幅滑落,IT桔子数据显示,2019年初级市场投资数量年减约三成,投资规模亦年减两成,集中在创业创投情况更冷,全年仅新增新经济公司不到2千家,其中仅有307家获投,远低于2018年约8千家、占比两成获投比例。

2020年初有派观点认为,2019仅是进入调整期而略显平淡的一年,不足称之为寒冬。但数据上显示大陆募资能量还在往下走,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1月、2月大陆股权投资募资市场仅募集175支基金、规模共人民币(下同)约873亿元,年减幅度分别高达53%、48%。而加上新冠肺炎这只大天黑鹅,其余10个月走势恐只会有更大落差。

政策方针也让外界察觉创投环境恐一去不复返。第一,大陆财政部2月21日发出通知,加强对设立基金或注资预算的约束与审核,意谓整体政府引导基金关上大门仅留小缝,初级市场更难从中募资。

其次,证监会3月初也宣布,大幅松绑创投减持限制以及适用「反向倒钩」的条件,如此一来创投所投企业上市后,将不再因政策限制绑手绑脚,而无法出售股份。

两项政策传递出讯号,未来这一年大陆创投圈的主动能必须交给民间创投机构,伴随政府引导基金出资受限,国资背景创投在市场上的动作势必锐减,募资主力落到民间基金身上,故也推行减持松绑措施,让这些基金有更多弹性流通资金,也有更多意愿继续入资创投。

近五年国有资本持续对大陆初级市场加码,2019年参与投资数量逾一成创新高,但政策下,市场已无法期待国资持续给予活水,民间资本是否会跟上补足缺口是关注焦点

民间资本中,又仅有实力雄厚的顶尖机构能够承担逆势做大投资的重任。近期动态反映出,初级市场恐要更加依赖这些机构。例如创投巨头红杉资本中国2月对25家企业进行投资,较2019年同期数量不减反增;相关领域的PE巨头高瓴资本挟100亿元资金重磅入局创投;而几家部署生态系的巨型民企阿里巴巴、腾讯估计也会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按上述动态,初级市场资金来源减少,因此我们只要关注民间巨头的想法,便能更容易推测出未来资本限缩的初级市场中哪些新创能够得到青睐。

疫情还看不到终点的情况下,医疗健康领域会一直维持在热度尖端。而以客户区分,近年因人口红利锐减等因素,逐步式微的C端新创未来能得到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少,创业者若要能够融资顺利,最好还是锁定B端服务

例如表态会持续关注TMT、消费服务、医疗健康与工业科技四大领域的红杉资本,在消费服务领域最新披露的投资企业百秋电商以及蜀海均是提供B端服务的企业。

大陆科技巨头是另一股初级市场中的庞大力量,随着巨头近年战场逐渐转移至B端,如腾讯2019年投资项目多达两成为企业服务领域,面向C端的投资许多则为海外标的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重创大陆服务业,危机中也不代表没有机会,例如受伤最深的餐饮业中,便有俏江南创办人张兰最新成立的易基金在瞄准潜力新品牌。不过这些例子终究是少数,初级市场萎缩下,面向C端的创业者恐怕要有不被投资人青睐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