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病毒疫情驱动区块链技术 在金融业应用

花旗银行虽借由作业集中化节省成本,但疫情来袭,其带来的风险不可不慎。图/美联社

1月23日,农历除夕前一日,武汉市凌晨发布公告「封城」。继武汉之后,湖北多地亦陆续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之后大陆国务院宣布,将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笔者忆及2007年曾随团赴大陆参加两岸金融科技研习会。在一次团员交流中,有银行同业提及,武汉市近几年已成为大陆银行业的「运营中心」(Operations Centers,台湾惯称「作业中心」) 。吾人自百度搜寻引擎,可以瞬间找出在武汉市的银行业运营中心计有77个。例如:2016年10月成立的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成为银行承兑汇票、转让业务、票据融资等服务的电子交易平台。成立后第二年预期交易规模达到人民币10兆元。在下周一恢复上班之前,相信大陆(特别是武汉市)各银行管理阶层均已意识到切实实施紧急应变计划(BCP,Business Contingency Plan) 或备援计划的重要性。

为何以分行为主要通路的银行业渐趋向作业集中化?笔者自多年在银行的实务经验与文献整理得知,其对银行的好处如下:1、资源集中,产生规模经济,降低作业成本,以票据为例,约50%。2、专业分工,提升作业生产力,以票据为例,约65%。3、统合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别之交易离峰尖峰,作业中心人力可互相支援。4、征信、授信、审查、拨款与业务人员分离,较能独立公正。5、集中后可以考虑往较低廉地区移动或是考虑委外。

花旗银行就有一实例。该行曾将其在大陆的分行对外资金往来作业集中至中国总部,亦曾将亚洲地区分行的国际贸易作业集中至马来西亚汇丰银行后台作业往中国、印度集中。美国保险业将理赔作业移往印度集中。2000年前后,台湾多家民营银行仿效外商银行作法,开始使用影像处理与快速扫描设备,同步进行流程、组织与系统改造,将诸如票据、汇款照会、征信、审查、拨款、催收、会计、审单作业集中;一方面降低在昂贵分行的作业人员与使用空间,一方面在分行增设财富管理人员与使用空间,朝向作业集中化、业务极大化的目标。

然而作业中心设立的风险,恰恰是风险的集中。作业中心万一停摆,牵动所有分行的业务,势必造成客户与银行极大损失,2003年台湾爆发SARS,所幸由于上述银行的作业中心大多采数个区域作业中心,再由总行控管模式,作业中心可互相支援;亦可以增加作业中心数量、同时减少每一作业中心人数方式运作,基本上都能度过难关。彼时的BCP即是虽仍维持集中,但某种程度朝分散式作业运作。换言之,人力可以弹性分散,而由系统作群聚。例如,一个原本共300人的客服中心,迅速打散,分成5组,每组各60人,降低风险,而系统可自动均匀分配各组接话量或拨打量。其他作业亦如是。

传染性快又强的病毒,使得金融业必须重新思考作业集中化的带来的风险与因应措施。虽然数位银行的发展的确是一良方,台湾的银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大陆近年来银行业利润随利率自由化而紧缩;从而,透过作业集中化以达到规模经济,似应仍是将来趋势。即便许多年后的未来,分行都能达到数位化,仍有集中作业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

与此同时,科技日新月异区块链(Blockchain) 技术的应用已渐成为显学,银行业者或应思考将来导入「私有链」的区块链(或更精准的说法: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而非「公有链」或用途为加密挖矿的区块链),采分布式记帐储存,使得网路中的各节点(亦即各作业中心与总行、分行)可以共享资料库,同时能达到每秒数百笔甚至数千笔交易的速度,避免区块链交易常被诟病只有每秒七笔的窘境。DLT既可分散记帐又可设定其中一节点(成为虚拟总行)作为掌控,非去中心化,而显现多中心化的特性,应可应用在银行作业中心,更进一步增加弹性、降低病毒疫情、地震等天灾造成的营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