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IPEF意义大挑战亦高 台美都需努力
美国总统拜登联袂日本、印度等13国,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架构」(IPEF)。图/美联社
日前拜登总统联袂日本等13国,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架构」(IPEF)。除了日韩纽澳等传统美国友邦及印度外,虽然也有七个东协国家响应参与,然而东协国家在华丽贺词外,也不断重申IPEF应符合「开放、包容、弹性、平衡」原则,强调要顾及各国发展阶段及不应阻碍与其他伙伴的互动,更不应以IPEF来围堵特定国家。这个其他伙伴或特定对象无他,自然指的是中国。这些立场凸显东协成员无意因参与IPEF而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更不希望因为参与IPEF而陷入选边的困境。
台湾未在首轮受邀,当然颇感失望。其背后因素,跟上述东协国家有所保留、美国希望增加参与度有关。先前美国就IPEF征询印太地区国家意见时,已有国家指出,台湾加入虽可提升经济效益,但忧虑会因而触发中国认定选边站的困扰;再加上IPEF无降关税、市场开放等各国习惯的经济诱因下,美国担心参与IPEF的东协成员太少,将不利于美国与印太地区的经济结盟效果,恐怕是暂缓邀请台湾之主因。首轮的参与名单,美国优先锁定的印尼、马来西亚与越南等东协成员都已加入,泰国与菲律宾也响应参与,算是初步达到美国设定的目标。然而,鉴于各国强调弹性及平衡,因此未来IPEF可能不会强制参与国一律加入所有议题的协商,而在选取各国所需的议题上给予弹性,特别是如劳工标准、反贪腐及数位经济标准等IPEF议题,东南亚国家已表达是否有能力达成、是否符合其发展需求的疑虑,同时又指出美国提供的优惠不足,因此未来正式启动协商对话后,能否维系这个壮盛的队伍,还有待观察。
至于IPEF推动供应链韧性此一议题,可能是各国利益比较趋于一致的领域。过去几年美中竞争对抗升温,导致在高科技及其他关键产业,以美欧日为首的西方集团与中国的供应链渐行渐远,已是长期趋势。美国拜登政府对半导体、原料药等十大关键供应链进行检讨后提出的解法,除了制造业回流外,寻找新的供应链伙伴也是因应方式。对于加入IPEF的成员,某种程度可成为获得美国「认证」的新伙伴,为正在调整供应链的美国及各国企业提供了更清楚的指引,因此IPEF对正在缩减中国布局的外资,可能有加速调整之效,而东协各国也可借此认证,作为吸引投资与技术转向的对象,有互惠的效益。
不过IPEF对全球供应链之长期影响,能否符合美日期待,仍取决美国等国在后续谈判提出诱因之多寡。例如美国意在IPEF国家间推动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共通资安、软体标准,倘若成形当然可对中国数位产品与服务产生取代效果。但重点是这些IPEF资安认证的产品或服务,在价格及性能上势必需与中国华为、小米竞争,则IPEF成员及其他世界各国能否买单?美国除了号召力外,必须端出更具体的经济诱因,透过提升技术援助、电信网路基建的参与程度,才可能奏效。美国后续需迎击的挑战不少,意味着IPEF固然在中国一带一路外,提供印太地区国家更透明、可靠的新选择,然而美中竞逐下推案的成本代价也显著增加,这是美国重返亚洲后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各国在观察的重点。
台湾是美国坚实的盟友,也是全球供应链重要成员,加入IPEF必然有加分的效果;因而台湾的参与,相信未来会有各种弹性的空间。然而台湾无法成为IPEF首轮成员,也反映出部分东协国家对两岸问题之审慎保守。东协中的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汶莱也是「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成员,对两岸加入CPTPP之申请案均有同意权。倘若美国迟迟无法克服IPEF的「中国因素」邀请台湾加入,恐怕对台湾加入CPTPP亦会造成影响。反之,若美国未来可以力挺并说服各国接受台湾参加IPEF,将有助于我们参与CPTPP等其他机制的空间,是台湾与美国主政者必须纳入考量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