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看过来】小孩没动力读书 疯狂打电动怎么办?

孩子为了逃避读书不愉快的痛苦,没日没夜的从打电动得到成就感与人际交流感。(图/Pixabay)

郭叶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副教授

一放暑假,找我咨询的家长清一色是有关小孩动力读书、想休学、疯狂打电动不干正事议题

从家长的描述中,大约可以归纳几个让他们无力扭转困境的信念

1. 拿到毕业证书是基本的。2. 没毕业让他出去工作孩子没有能力,而且可能会变坏。3. 大好光阴不读书太浪费

针对这几个信念,我想谈谈我的经验和看法。

「拿到毕业证书是基本的」

来找我的家长每一位都是认为孩子得要拿到某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再痛苦也要拿到那一张。

有人坚持孩子至少要高中毕业,有人则是坚持孩子一定要大学毕业,反正就是要有一张学校认证的毕业证书才叫做基本。

然而你可以问问身边的人,基本上喜欢上学真的是要有缘份。有些人,应该说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学校。

我的儿子打从国中就吵着要休学,高中也是上课睡觉下课尿尿,有机会就逃学,大学念到一半就辍学打死不回去念书了。我女儿是台大(一定要强调台大)毕业的。有时候我们散步听到学校打钟声音,她会说,哎唷,不寒而栗,根本就是引发痛苦的声音。我儿子的女朋友小兔兔超级勤奋工作,一个工作不够还要两个工作才爽,可是你要她升学读语言,她就完全没电了。

人有很多种,喜欢上学绑在那边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可是你说不爱「上学」就等于不充实知识吗?我的经验不是这样的。学习的管道不只是学校而已,网路可以学习的管道真的太多了。

我的儿子大学没毕业,上网自学音乐,五年后做出台北时装周走秀音乐; 他用日文乐团翻译,而我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会的。对,他是看动漫学的,然后有了动力自学日文。我弟弟二专毕业以后就没有再升学了,但是他在做生意以后有了进修的需求,他大量阅读书籍开拓视野,成了我家手足最接地气,最和世界接轨的人。

如果对在学校上学没有兴趣还勉强坐在那边一天八小时,那真的就像在关监牢一样。与其这样折磨,还不如去工作,真正的感受到需要再去进修。

为了要打破孩子没有动力,天天打电动,连饭都要送进去给他吃要不然就不吃的僵局,我对家长提出透过休学让孩子工作,引发孩子动起来的动机,家长第一个碰到的障碍是「读到xxx毕业是一个基本的吧?」。

▲如果对在学校上学没有兴趣还勉强坐在那边一天八小时,那真的就像在关监牢一样。(示意图/pakutaso)

于是父母念小孩不读书,孩子为了逃避读书不愉快的痛苦没日没夜的从打电动得到成就感与人际交流感,父母火大狂念,孩子被念烦了往外冲,父母怕出事半要胁半软化的把孩子弄回来,孩子怕没人养也只好回来,就这样同样的戏码无限轮回上演,全家痛苦不堪,除非从中间某个环节把这个轮回断开,否则无解。

「没毕业让他出去工作,孩子没有能力,而且可能会变坏」

当家长忧心的跟我说孩子没有上进的动力,天天打电动,我提出透过休学让孩子工作以引发其动机,第二个阻碍是家长怕孩子没有能力工作,怕孩子去工作交到坏朋友变坏了。

有关能力这件事,我自己倒是有个亲身体验。很久以前,我拿到驾照了,但仍然打死不肯开车,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

有一次我前夫真的是太累了,一言不发的走到副驾驶座,不管我的抗议,把椅子放倒三秒之内开始打鼾。我看到已经完全没有知觉的他,心里想,不行,孩子在亲戚家,不管我觉得自己有没有能力,我一定得开车去接孩子。那次是我第一次上路,第一次换车道,第一次把车开到目的地。后来我就会开车了。

没人靠的时候,能力就生出来了。

如果有人开车,我为什么要开车?如果有人养,我为什么不躺在床上打电动?如果有人煮好饭放在桌上,我不吃还要拜托我吃,我为什么要出去饭桌大家吃饭?

一个人必须是被放生了,他的能力才会长出来。

脚踏车也是啊,如果有人在后面扶着,骑车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长出平衡的能力。

慈母慈父多败子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为什么放不了手?或许是因为有着家人就是要彼此照顾,不离不弃,怎样也要有一碗饭给他吃的信念。我赞成这个信念,但是信念要随着实际状况改变。当这个信念造成另一个人的堕落摆烂,你就需要生出新的信念:为了他好,快撤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孩子不得不长出力量站起来。

「大好光阴不读书太浪费」

古人对于珍惜光阴有很大的坚持,连佛经都说人身难得,不要浪费时间。然而知道要珍惜光阴读书的前提是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我为什么要读书才会有珍惜感。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珍惜感要从何而生呢?

在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之前需要摸索。

家长对于孩子没有志向,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茫茫渺渺过生活经常是生气的。

从我的实务经验中,天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孩子真的是很少。我的学生念到大四都不见得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据他们形容,他们就像一群鱼被挤着推着念完高中,在亲朋好友七嘴八舌的建议与压力下,莫名其妙的就进了这个科系

孩子的志向是哪里来的?孩子是怎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答案经常是从体验而来的。我哥哥是医师,他怎么知道他要当医师的?暑假的时候我爸爸会叫他去挑砖头,叫他去纸厂搬纸。然后他就体会到自己是可以躺着就不要坐着,可以坐着就不要站着的人,他不要做劳动工作,所以他就卯起来读书。

志向是摸索来的。「浪费」光阴摸索是一定要的啊。

更何况时间的意义并不是绝对的。照顾弱势儿童的陈爸五十几岁就走了,有些人活到八十几岁天天给子孙社会找麻烦。

不让孩子有时间探索与失败,非常有可能我们会制造出活到八十几岁天天给子孙给社会找麻烦的人。

热门文章》►不靠学历职涯路径,可能吗?►满级分制度下的迷失:怎样才是成长最好的路径?►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脸书「郭叶珍」。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