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汪葛雷》轻松一点,「鲑鱼之乱」没那么可怕

鲑鱼之梦自曝自己近日到校上课,遭师生霸凌,还被要求离开教室,对此现场学生还原真相,指控张生当日根本没来上课。(图/翻摄自YouTube 陈岳扬 Reezy)

近日,由于寿司郎推出的改名鲑鱼免费吃寿司活动,掀起了鲑鱼热潮。超过300位国民为享招待勇于改名鲑鱼。单纯叫李鲑鱼、陈鲑鱼还不够,还有人改名为「张鲑鱼之梦」这种摆明搞笑的名字。还有鲑鱼跑去大吃寿司,却只吃肉不吃饭,留下满山白饭厨余,引来舆论一阵围攻。

而有人搞怪就有人批判,无论是年轻人或中老世代,许多人都对鲑鱼的贪婪轻佻,投以不屑眼光,甚至联想到台湾严峻的国防现况,批判鲑鱼世代不足以捍卫国家,发表台湾危矣评论

然而,在一个自由社会,国民以合法途径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说不上什么大罪。商家出于自主意愿推出行销活动,只要手段合法,民众想卡商家的油,坦白说也是民众的自由,这一点也不用否认。

另一方面,300多人,坦白说也不是很大的数量。之所以社会有这么多的鲑鱼讨论,关键在于媒体勇于报导,以及脸书社群软体增加触及率,不然谁认识「张鲑鱼之梦」?如果说鲑鱼们是基于贪婪改名,媒体与社群软体难道就不是贪婪于商业利益,才勇于挖掘鲑鱼事迹加以宣传?

别误会,此文并没有批判任何人或为鲑鱼辩护的意思。尽管没人愿意承认,但「合法的贪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整件事看下来,可以说是「多赢」:商家赚到了行销效益,鲑鱼们赚到了大餐(「张鲑鱼之梦」等少数鲑鱼还赚到了社会名气),媒体赚到了点阅,社群软体赚到了广告,社会大众也藉鲑鱼多了话题,多了一群鲑鱼可以嘲笑讨论,有些中老年人还得到检讨年轻人的机会,连台湾也增加了国际新闻曝光率,甚至连笔者本人都借着鲑鱼热潮写了一篇专栏所有人都赢,不是吗?

有句广告词叫做「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但现实状况是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鲑鱼是一个极没营养的话题,但却能一窥台湾社会浅碟而轻浮的真实面貌。鲑鱼们特地为吃大餐而更名,有钻契约法律漏洞之嫌,没错。然而贪小便宜钻漏洞,不也是台湾普遍的现象?看看每天上下班时间,马路上有多少人能够完全遵守交通规则吧。

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尽管大家都把民主与自由喊得很神圣,把理想喊得轰天响。但实际上有几个人真的觉得自己活得抬头挺胸,充满尊严?多数人要嘛贪婪面对生活,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怎样的丑态都愿意毕露(这解释了为何寿司郎吸出这么多「鲑鱼」,又为何黑心食品络绎不绝)。要嘛对国家、对个人、对未来充满恐惧,烦躁的情绪发泄在「鲑鱼们」等看不顺眼的人事物上。更有甚者,寄情政治或宗教作为归宿(难怪社会这么多人嗑芒果干,成为X粉,或者信仰「seafood(师父)」。

亲爱的朋友,活着从来就不容易,作为一个国际不承认,随时可能战争的国家的国民,命运不由自己,真的不好受。如果你选择以贪婪恐惧态度面对生活,只要你不违法,笔者不忍谴责你什么。只是想提醒你:多一点宽容与诙谐,生活真的可以好过一点。台湾某些政治魔人,到处出征,搞得人们彼此仇视,已经够讨厌了。其他事情就别那么紧张严肃吧。

鲑鱼热潮其实所有人都是赢家,至少不是输家。这样说,改变不了鲑鱼事件是「乱象」的事实,但反过来看,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种种乱象,其实也是一种庶民活力,代表着大家都是试图在苦闷的日子中追求乐趣,或者与同侪相濡以沫,得到认同。看看那些批判鲑鱼们的人,难道不觉得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活力光彩吗?

台湾的集体苦闷不是一两天就会结束,鲑鱼乱象其实是一场社会狂欢,忧国忧民的义士们真的不需要太严肃批判。就算小小批评碎念,也不需要怨叹愤恨,因为它无关大节正义,不涉国家兴亡,就是一个社会风气或法律漏洞的问题。毕竟鲑鱼和反鲑鱼的,都是共同生活的「一家人」。温柔对待彼此,社会才可能摆脱对立、混乱。

(作者为网路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