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庆辉/神啊!给新媒体创新瓶颈一支火箭吧!

▲多年来,新闻网站几乎无从创新,如何以现有技术人才与创新的能力突破传播界线,开发出一飞冲天的火箭,是所有媒体意欲突破的瓶颈。(图/视觉中国CFP/示意图

社长的新媒体聊天室

每次碰到媒体同业,都不免互相诉苦。还在「传统媒体」的朋友被逼着得抢即时稿,再回去写隔日稿;在「新媒体」的朋友则大叹新媒体比传统媒体还难玩,不是日日新而是秒秒新,面对酸民比写稿还痛苦,面对流量、面对业绩,都幻想着有可以一飞冲天的火箭。

今天去原民广播电台上陈凯伦的节目《嘎巴!轻松BAR》,他播了几首我点的曲子《张三的歌》、《Some Where in Time》,空气里立刻飘出1980年代青春味道,那是还在用钢笔稿纸的年代,泛黄的纸张印着绿色格子,用爬的。

脸书的「我的这一天」帮我回忆了去年的今天,大陆的一个广电集团来ETNEWS参访,其中包括了广播电台,他们说他们是赚钱的,因为有「堵车红利」!这话没错,在车上,开车的人也只能听广播,而且开车的人应该是比较有消费力。但我总想,广播有没有网路创新的可能?除了开个粉丝团、做一支APP。

从各方的统计数据来看,各家的DAU(Daily Active User,每日活跃用户)、PV(Page View,页面浏览数)、粉丝数,大部分都呈现水平的现象。有不合逻辑的陡峭成长曲线的,都令人「刮目相看」。有什么通天本领可以在阅读新闻时间已经饱和的状态下还能有突围式的成长?

这么多年来,撇开社群、大数据,新闻网站基本上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也几乎无从创新。反倒是facebook、Google、WeChat、《今日头条》……的社群应用、大数据应用,为新闻传播创造了新的价值。只是,钱都被他们赚走了。

今天读到一文章让我嘴角失守。《人民网》批评《今日头条》:1.《今日头条》平台上的垃圾新闻过多,算法推荐还需要编辑把关;2.《今日头条》助力私人订制信息,造成用户自我封闭;3.《今日头条》使内容生产者媚俗化,削弱创造力

这篇文章反讽:一评:不要拿对媒体的标准要求地摊杂志二评:不该要求歌舞厅客户进行思想教育三评:不必担心有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人们就不买iPhone了

上述的《今日头条》如果置换成facebook,你觉得如何?但这不是重点,重点还是这聚合式的平台我们都不认为它是新闻媒体,而是一个工具,那么,新闻媒体又能有什么创新?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都碰到了瓶颈,我们不能靠买粉、买假流量来欺骗自己。百年来,新闻的采访、写作从来没有改变过,它能不能被改变?5年来新闻传播的方式因社群媒介而改变,新闻的本质载体、递送、沟通、存取、再利用……有没有可以创新的?

其实,新闻报导能呈现的已经到了极致,再好的内容、再多的稿件,不能送到读者眼前也是枉然。我不去看facebook、《今日头条》这种平台聚合的概念,而是在想,你的技术人才与能力,及创新的能力,能不能让你突破传播的界线,开发出一飞冲天的火箭?

好文推荐

蔡庆辉老人与网路 新媒体的蓝海

蔡庆辉/后App时代 新媒体何去何从?

蔡庆辉/还有传统媒体?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蔡庆辉,ETNEWS新闻云共同创办人现任社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