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中拭泪暴红!最「不讨好民意」防疫总舵手 如何让医界到网友都服他
卫福部长陈时中(中)为让民众没有疑虑,即使幕僚递纸条提醒时间已到,在记者会上往往仍让记者「问到饱」。(摄影者.程思迪/商周提供)
「宝瓶星号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卫生福利部部长,我们可以回家了。」
2月8日,卫生福利部长陈时中亲自率领检疫人员登上「宝瓶星号」邮轮,针对船上较高风险、可能感染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又称武汉肺炎)的128名旅客采样检疫,检验结果出炉后,确认全数为阴性,船上1709名台籍旅客可以顺利回家,也让全国民众放下心中一块大石。
「向来卫福部长或卫生署署长,我们(医界)一听到就是骂的啦!这次疫情的事,(陈时中)忙到现在,连第一线医疗人员都会说『你辛苦了,赶快去休息』,这很难得,」前立委、医师林静仪表示。
从国人回台后检疫隔离、口罩、延后开学,到接回武汉台商等一个个议题,陈时中一次次明快指挥、裁定。尤其2月4日,他在记者会提到有一位武汉包机返台的台商确诊感染时,这位部属口中的「扑克脸」部长,忍不住哽咽、数次拿起卫生纸拭泪,让大众见到他难得感性的一面,成为许多网友心中的「防疫英雄」。
除了防疫表现外,牙医师出身的陈时中,在向来有「门户之见」的医界,能成为史上任期最久、至今已在任3年的卫福部长,更非易事。过去,此职位因掌管医药、健保、食安与社福等项目,与民生息息相关,动辄因调涨健保费、食安等议题而下台。
「陈部长上任前、还有上任后好一段时间,我真的接到满多医界大老的电话说:『他是牙医师,为什么可以担任部长?』医界真的会有这样不公平的偏见,」林静仪透露。
采访过程,有人形容他「扑克脸」,但也有人说他「能放软身段、接地气」;有人说他果决、明快,但更多人形容他「不讨好民意」。
究竟这位台湾首位牙医师出身的卫福部长,有什么样的能耐,让医疗、社福界都信服?
率领牙医界加入健保总额制
今年67岁的陈时中,父亲是台大法律系民法教授陈棋炎。他过去受访时自诩为「社会运动家」,并透露自己曾经不解,父亲为何在台大任教期间数次拒绝入阁,错过扭转社会不平的局势。
自台北医学大学牙医系毕业后,一心想改变社会的陈时中成为开业牙医,并开始参与医界公共事务。
在医界,他最经典的一役,是担任牙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时,率领牙医界加入健保「总额预算制」。
当时,健保还是论量计酬,医师做多少、给付多少,但陈时中意识到健保很快会入不敷出,因此整合牙医界,率先配合实施总额预算制,意即每年先画出一块固定预算给牙科,再用点数换算医师可得的收入,量入为出。
「当时医界大部分人都反对(总额制),因为大家不清楚、会怕,但他(陈时中)满有远见的,跳下去花很多时间说服牙医界内部,」同样是牙医师出身,台湾私立医疗院所协会秘书长吴明彦表示。
事后看来,在健保财务越来越吃紧下,牙医界因为最早与政府谈判,先保住一块大饼。
在政坛,「果决」则是多数人对陈时中的第一印象。
他果决、秉持专业:
做好隔离让包机回台落实
「几乎部长开的会议,都是有会议就有决策,就算没办法当场下决策,他也一定在时间内,例如明、后天就要求你把决策资料再评估出来,」曾与不只一位卫福部长合作过的医事司司长石崇良形容。
明快决策背后,部分是靠着陈时中精准的数字能力。
一位卫福部不愿具名的幕僚举例,陈时中常面对医院和长照机构要求提拨经费,部内主管报告有多少家机构、需要多少钱、因此需增补多少预算、费用变成多少百分比时,「他一听就知道数字对不对,即使中间数字是不同领域的专业名词代换进去,也都能掌握。」
但更重要的,是透过倾听不同专业的意见,让决策快速的同时,也兼顾品质。
「只要不同(利益)团体有声音进来,他都很愿意了解。」专长于社福的立委吴玉琴举例,长照2.0上路后,身心障碍族群反映,其与老年人在照顾需求上有差异,不应一体适用。陈时中理解后,便拍板将部分老年人与身心障碍族群的补助分流。
例如,老年人入住住宿型机构,是针对个人,一年最高补助6万元;但身心障碍者入住,则是针对全日型机构,每床每月补助6千元,以解决身心障碍长照机构过去被设下服务费用天花板,无法随物价、时空调整收费,难以精进服务品质的困境。
「他的做事态度,从来不会敷衍或呼咙,有些政务官都把事推给下面的人,但如果部长没出来承担或交代,下面的人有时能拖就拖,」吴玉琴观察。
不过,决策明快只是战术,政务官如果没有清楚的战略和中心思想,也难以服人。
我们访问7位立委、卫福部幕僚和医界人士,他们共同的观察是:陈时中是个秉持专业,「不讨好民意」的部长。
石崇良以这次包机接回武汉台商为例。初期许多人担心接回后,台湾医疗量能能否承受?风险能否控管?「很多人说台商不要回来最好,假如只是安民心,大可用社会反弹最小的来做(指不接回台商)。」
但陈时中经过评估,认为只要做好检疫隔离,便能将冲击降到最低,仍应接回台商。
「(部长认为)专业最重要,再来才是透过沟通,让大家安心。」石崇良表示,接回的台商除了在机场检疫,入住隔离处所后也一律在24小时内再次排检,确认无防疫破口,就是要消除一般民众的不安。
「有些人(武汉专机回台台商)排检完说,我是阴性,你干嘛还关我(指隔离于处所)14天? 我们就跟他们说,这是为了让社会大众安心,」石崇良透露。
其他包括不怕得罪医院经营者,坚持让住院医师纳入《劳基法》,照顾年轻医师权益;不怕大医院因利益减损而反弹,推动医疗分级转诊制度,让医疗体系健康;不怕被法界与民权团体非议,推动医疗刑责合理化,凝聚医界士气等,都是陈时中力推的政策。
「其实无限制的满足大众,在政治上是最容易的,民众要什么就给,也是政治上最不得罪人的,但他(陈时中)愿意秉持专业,做他应尽的责任,」林静仪观察。
不过,陈时中并非不懂人情,否则一个政务官若只有铁腕,迟早因处处树敌而四面楚歌,难以成事。
健保署长李伯璋透露,陈时中在一个政策影响某方利益的同时,会尽力做出配套弥补。
例如,近年健保推动药价改革,药师配合改革方案同时,会减损药局收入,因此卫福部便增加药事服务费,「不会让人家白做工。」
李伯璋再举一个例子,推动医疗分级转诊制度,会让大医院因少看小病、轻症而减少收入,「他(陈时中)会说,我们是不是有些钱去给大医院做急、重、罕见病症的照顾,给更多资源。」
「有些人嘴巴讲说要有配套措施,你问他要有什么配套?他只讲『就是要有配套』,但部长不会讲这种鬼话,他会很明确告诉你要怎么做,」李伯璋直言。
同时,陈时中的沟通更是硬中带软,没有身段。
他铁汉中带柔情:
WHA被打压仍高歌谢侨胞
林静仪举例,她和陈时中两度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会议上得面对许多国家打压,甚至是恶意;但会议结束后,陈时中会抛下情绪,在晚餐时主动唱歌炒热场面,表达对台湾侨界的谢意,「他会唱《母亲的名叫台湾》这类歌,陪大家喝点酒,感谢全球有医疗背景的台湾人对台湾的支持。」
固然,重大疫情的时势让大众看见了陈时中,但如果是没有能力的人,往往只会被时势的浪潮淹没,而无法在大众检视下站稳浪尖。
在这个疫病持续蔓延的非常时刻,期许这位「不讨好民意」的部长,能继续坚持以专业凌驾政治、民粹,带领防疫体系走过危难。
【延伸阅读】
商业周刊16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