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工出口变进口替代 中国大陆中间产品出口比重占全球4成

▲统计显示,近几年中国大陆在中间产品出口比重约占全球4成。(图/记者徐文彬摄)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大陆受惠于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与东协等跨国经济组织,其在世界生产链的角色由过去的原料提供者初阶制造者逐渐转向终端制造或组装,中间产品出口比重约占全球4成。另外,中国大陆也由加工出口导向转为推动进口替代,因此各国对中国大陆的中间产品出口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以近10年而言,美国降12%居冠,而台、日、韩降幅多为3-5%。

依据各国定义的「中间产品」,多半是指「食品饮料-未加工产业使用」、「食品及饮料-加工产业使用」、「其他工业用供应品」、「燃油及润滑用油」、「资本财零配件」、「运输设备零配件」等产品。而台湾的主要货品多为半导体设备、储存媒体液晶指示器电子零组件积体电路等。

根据财政部统计,若观察近10年中间产品出口平均比重,中国大陆的邻近国家对其「中间产品」出口比重明显高于各国整体中间产品出口比重,以2016年而言,台湾为86.2%、马来西亚84.2%较高,显示台马2国相对来说依赖中国大陆的市场。而南韩新加坡则在7成以上,美国各类的3C终端产品多半在中国大陆、墨西哥生产或组装,去年美国对中国大陆中间产品出口仅有57.8%,相对2007年的69.4%减少11.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为12%、也居冠各国。

▲美国各类的3C终端产品多半在中国大陆、墨西哥生产或组装,因此去年美国对中国大陆中间产品出口约57.8%。(图/资料照)

在全球的机会成本因素,也就是比较利益与国际分工考量下,加上物流运输成本降低,各界认为相当有利于跨国企业投资布局。以近10年中间产品占全球出口比重而言,其比率高达6成,而中国大陆加入WTO后,中间产品出口比重也占4成之多。

不过,虽然中国大陆中间产品出口比重约4成,但其他亚洲国家受到中国大陆土地廉价劳动力充沛等诱因,因此自成区域经济体供给链,中间产品出口比重也明显偏高,以2016年为例,台湾、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分别为77.5%、73.1%及70%。

至于欧美国家如美国、德国及法国等,其主要出口货品偏向于汽车、机械设备飞机及资通讯等终端产品,因此中间产品出口比重自然较低,分别为53.5%、46.1%及45.3%。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在地化生产与贸易保护逐年扩张,不少国家选择减少出口中间产品,近年除南韩、中国大陆以外,各主要国家中间产品出口比重多半都有下滑趋势。

至于台湾对中国大陆主要货品出口部分,2015年相较2014年而言,年减15,993,548美元(约4.8亿新台币),年减率为12.44%,为近10年次高,仅次于2009年的15.84%;而去(2016)年相较2015年也减少263,325美元(约780万新台币)、年减率为0.23%。有趣的是,台湾大约每3年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就会陷入年减情况,以近13年来看,2008年时年减0.62%、2009年为年减15.84%、2012年为年减3.82%、2015年与去年也皆为年减情况。外界认为,台湾的中间产品出口相当依赖中国大陆,但主要出口货品却不断下滑,可能显示台湾依赖邻近经济体,但在国际经贸上仍面临关税与经济组织边缘化。▼台湾面临中间产品过度依赖中国大陆与主要出口货品数值下滑的窘境,或许多方参与国际贸易组织是一大关键,图为签约示意图。(图/视觉中国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