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教授薪水高台湾22倍!立法院建议:采弹性薪资加薪留才

▲立法院建议教授加薪以留才。(示意图记者周宸亘摄) 记者赖于榛/台北报导

台湾教授外流问题再度被关注,立法院法制局提出报告指出,大陆教授最高薪资约50万人民币,换算成台币约250万,台湾教授级最高月薪则为11万6825元,建议为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及留住优秀人才大学分级分类,报告并举美国加州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及瑞士重视技职教育为例,建议有效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采取弹性薪资,为教授加薪。

为何会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流失相关问题」,法制局报告指出,近来许多学者都在警示我国人才流失,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也指出,2021年台湾人才缺口比例将成为世界第一,更指出交大前教务长2017年退休后,将整个脑讯号量测的研究团队7、8人带到澳洲的大学发展,清大工科系(早期的核工系)也被香港城市大学一举挖走3个教授。

教授不断挖走,根据法制局报告显示,台湾教授级最高月薪为11万6825元,薪资结构不具竞争力,光是美国大学经济学系fresh Phd(新进博士年薪约13至15万美金,高的可能超过20万美金,而大陆最高约50万人民币,外加住宿津贴,香港、新加坡部分开出来的薪资是我国的3倍,约20万美金(约590万台币)。

法制局认为,教授的低薪状态根源广设大学以及均一薪资。由于广设大学及少子女化,使得大学供过于求,薪资难以提高。

报告指出,台湾所有公立学校教师,不分学校和科系,薪资都一样,不同工但同酬,又薪资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很难找到优秀的人才。当全球都在抢才、需求量大时,薪资就会提高,反观台湾教授薪资低,难觅优秀人才。目前教育部推动玉山计划高教深耕计划等经费补贴,希望有效抵抗国外磁吸效应,惟杯水车薪的补贴,恐难以抵挡人才流失之效应。

为提升高等教育之竞争力及留住优秀人才,法制局建议,大学应分级分类,如美国加州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及瑞士重视技职教育,以有效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又采取弹性薪资,为教授加薪。

另外,针对「私立大专校院转型退场条例草案」,法制局认为不应仅有宣示性之条文,应有积极性措施,亦即依规定应退场而不退场的学校应处以罚则,如不核给招生名额及处以罚锾等,淘汰不具竞争力之学校。

教授的低薪状态,根源于广设大学以及均一薪资。由于广设大学及少子女化,使得大学供过于求,薪资难以提高。行政院虽已拟具「私立大专校院转型及退场条例草案」协助办学不佳的私立大专校院转型或退场,惟该草案大都仅具宣示性质,恐无法有效达到退场的目的

台湾所有公立学校教师,不分学校和科系,薪资都一样,不同工但同酬,又薪资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很难找到优秀的人才。当全球都在抢才、需求量大时,薪资就会提高,反观台湾教授薪资低,难觅优秀人才。目前教育部推动玉山计划、高教深耕计划等经费补贴,希望有效抵抗国外的磁吸效应,惟杯水车薪的补贴,恐难以抵挡人才流失之效应。

为提升高等教育之竞争力及留住优秀人才,大学应分级分类,如美国加州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及瑞士重视技职教育,以有效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又采取弹性薪资,为教授加薪。

另「私立大专校院转型及退场条例草案」不应仅有宣示性之条文,应有积极性措施,亦即依规定应退场而不退场的学校应处以罚则,如不核给招生名额及处以罚锾等,淘汰不具竞争力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