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压迫人的台湾媒体报导
不知不觉,在台湾生活了一个月,我就像普通的台湾人一样,在这座城市中生活工作。朋友问到,来到台湾有什么不适应?我想,如果我只是来台简单的五日游,肯定没什么不适应的。
一个月来,生活上最不适应的应该是每天的美式早餐,汉堡、蛋饼、起司和奶茶,刚开始觉得蛮「小资」的,但是一个月下来,我们开始四处寻找粥、肠粉、蒸包之类的广式早餐。最后,我们终于在南投的一个小村庄中尝到了这些「美食」了。
其实,食物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不适应,作为一名未来媒体工作者,最大的冲击应该是台湾的媒体。
在中国大陆,各类媒体都因为都市报的竞争越来越关注社会民生新闻,就是除政治经济外的,包括车祸、争执、维权等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尽管这样,台湾电视媒体和《苹果》报纸报导的社会新闻仍然给我带来很大冲击,它们不放过任何机会抢噱头追求新闻效果,每天在浏览这些新闻时,我都会感到很压迫。
原本很小的事情,却被媒体无限量放大,我相信过分的渲染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在接触到台中一位大学老师时,她谈到,她把家里的电视机送人了,因为觉得电视新闻吓人的成分太多,小孩看得多不利于成长,宁愿全家用网路了解社会资讯。
另外,台湾媒体的政党偏重意识非常强烈,如三立电视台可以不停地播报甚至制造出批评马英九、吴敦义和郝龙斌的新闻;《自由时报》可以刊登整版针对郝龙斌的社会评论。若在中国大陆,媒体的任何报导都专注在对事件的报导或评论,甚少直接触碰政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