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铭升/取代香港成为亚太金融中心 除权息制度改革正其时也

戴铭升/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专任教授

台湾政府一直有抢下亚太金融中心的想法,曾有论者认为百年内都不可能,想不到因反送中、港版国安法政治事件情势巨幅翻转,香港身为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港资港人有迁移至台湾的迹象。

反之,台湾因为防范肺炎疫情成效卓着而打开国际知名度台积电生产的半导体也成为大国竞相争取的珍贵物资、外交上一向亲近世界强国美国、邻近的日本因十年前的311大地震成为台湾最坚定之友邦,基于上述种种优势,谁说台湾取代香港成为亚太金融中心是不可能的?

只是,值此之际,政府必须有积极作为才行,证券市场改革就是最重要的一环。除权息制度则是台湾成为亚太金融中心的一大障碍!

▲香港因为政治因素,亚太金融中心地位开始松动。(图/取自港旅局网站)

何谓除权息制度?

「除权」是指配发股票时,将其价值股价中强制减除;「除息」则是配发现金时,将其价值从股价中强制减除。

以较简单的除息为例,假设A公司股价(市价)10元,配发现金1元,甲持有1股,除息当日之股价将强制减为9元,若当日平盘开出、且股价未有涨跌,则甲于该日将拥有9元股票及1元现金(实际发放日不会是在当日),财产总值仍是10元,股东并无所得,只是近似将自己之出资取回一部分而已,不过,甲股东把自己的1元拿回来,却必须课股利所得税(惟享有一定的抵减额),这样的做法对吗?以下为美日港台制度之比较:

▲ 资料来源/戴铭升,《台湾证券市场除权息制度之检讨—借鉴美国、日本及香港之经验,收录于:《证券交易物语(三)》,元照,页341

晋升亚太金融中心 宜师法港美

关于除权的部分,它是一种股份分割,并不是盈余分派,股价一定会等比例下降(无论强制与否),本质上不能课税,台湾是唯一对之课税的国家,难道没有检讨的必要吗?

关于除息的部分,制度设计最正确的是美国,不强制减除股价,因此可以课税;最吸引国际资金的制度则是香港,不课税,因此有无强制减除股价,均不影响投资人之权益;最保守的是日本制,又强制减除股价、又课税。

台湾便是仿照最保守的日本制,问题是日本人喜欢存钱,股票并不是受青睐的投资工具,若想打造台湾成为亚太金融中心,不应该学日本制,应该学香港制或美国制。

▲ 学者建议,台湾的除权息制度可师法港制(图/路透社

除息制度6瑕疵

除息制度在理论上存在许多瑕疵:

1. 假设A公司获利稳定,每年均固定配发现金1元,并假设该公司股价完全不波动,连续10年配发现金后,股价将成为0元,可是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2. 除息后,股价必须上涨,股东才有获利,当涨幅超过所配发之现金股利时,此时股东才算是十足取得盈余之获利(填息),只是此一实际获利不是来自于所配发的现金,而是来自于「股价上涨」(股价上涨之利益即使实现,台湾对之并不课税)。

3. 回归到盈余分派的本质来看,若将所分得之盈余强制从股价中减除,又对之课所得税,这根本是在惩罚长期投资人(投资股东),也扭曲了证券市场之正常功能,投资股票之人应享受公司经营之获利,而不是只能透过股价的涨跌(强制减除股价,结果就是如此)。

4. 股价与净值不同,股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市价,既然是一种「市价」的概念,配息后,「市价」会不会受到影响,应该交由「市场」决定,不应强制减除(除非学香港制,不课税)。

5. 由于未有「所得」、股价被强制减除、又被课重税,大股东所受的损失可能相当大,势必不会长久放任股价一直被减除或下跌,可能就会动用人为影响力炒高股价、弥平损失,造成鼓励炒作股价之结果。

6. 如果现金股利高于股价,将会造成股价成为零或负数(香港对之设有例外之处理机制)。

若废除强制除息之制度,可以学美国,在开盘价之后注明减除息值后之参考价,资讯充分透明,投资人便可自行判断。涨跌停板制度让市价无法快速反映真实价格的问题,也可以仿新股上市蜜月期的设计,透过短期间取消涨跌幅限制来解决。

不过,强制除息制度,也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每日之证券交易量、建立活络的证券市场及稳定证券商业务,所以兼采除息又不课税的香港证券市场,才会更有吸引力,成为金融重镇

热门点阅》

► 戴铭升/《公司法》也吹起报复性罢免风潮

► 戴铭升/企业并购法不应提高合并下市门槛 保障小股东更重要!

► 戴铭升/盘中零股交易制度上路 给投资人及主管机关的叮咛

► 戴铭升/《企业并购法》修正草案太苛 对小股东保障不足!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