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是年轻人的事? 中老年更要小心金融海啸再现!
英国智库Resolution Foundation调查显示,当代英国家庭的房价压力,是50多年前的3倍:1960年代初期,住房成本仅占收入6%左右,如今却占据收入18%,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民众拥有自己房子的机会,只有战后婴儿潮时代的一半。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NBER)的报告指出,若家庭债务占GDP比重提高,往往是压缩经济成长的前兆。调查分析,房价高涨可能造成家庭债务杠杆的推升:债务规模越大的家庭,发生结构性金融危机的几率就越高,不但可能重演美国次贷危机、更可能再度引发金融海啸,对经济将造成长远冲击。
其次,高房价可能导致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进步部门的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导致停滞部门相对成本不断上升;换句话说,当房价高涨使得大量投资涌入房市,恐大幅阻碍整体生产力提升:如果民众拿更多收入租屋或买房,相对地,拿来做其他消费的支出将会减少,导致市场缺乏创新创业的资金,无法让更具成长潜力的部门扩大产能。
近年来各地房价节节高升、加上「买房保值」等观念,让原本可能投身创业的潜在企业家转向「地产开发」,放弃更具社会意义的活动;除此之外,民众将买到房子视为未来养老的保险,将原本预计从事投资行为的资金变现;有了房子后,更等同变相鼓励提前退休,也让技术劳动力渐渐流失。
此外,统计显示,尽管比过去花费了更高的住房成本,英国民众却得耗费比过去更长的通勤时间:为回避高昂的蛋黄区住房成本,上班族宁可花大量的时间通勤。
尽管过去高房价一直是创业者拿用来获取流动资金的大额抵押品,也能算是推动创业的力量,只是当年轻人们被高额的头期款、分期付款牵制,高房价已不太能激励创业;一旦长期经济的成长趋缓,民众对社会保险、退休养老金系统的贡献也将缩水,即使是以为自己能够坐享高房价的红利的中老年人,也迟早遭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