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心手术第一人 魏峥医师:养生就是顺其自然

振兴医院院长魏峥国内开心手术第一人,他认为,外科医师逻辑正确,决定手术成败。(图/常春月刊提供 许宏伟摄)

执刀40载,魏峥看过无数颗心脏,不仅曾执行亚洲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开发出用于主动脉剥离治疗的钛金属人工血管接环,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心脏外科权威;在他心中,好的外科医师必须要有哪些真功夫

在心脏外科界,振兴医院院长魏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他带出来的团队,现在几乎都成为该领域的顶尖,包括前三军总医院院长蔡建松曾于受访时提到恩师,都难掩感激与崇拜之意。

今年已经70岁的魏峥,行医40年来天天都在忙碌的行程中,为病患性命时间、为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而努力,在面对日复一日的「开膛剖腹高压下,其实有着一颗细腻专注、自在随和的心。

凡事不强求,顺心顺意真性情

很多人不知道,魏峥年轻时心目中理想的职业并非医师,而是建筑师。在大学联考时选填的志愿是建筑系,无奈因为考上私立大学,体贴的他为了不想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才报考国防医学院,意外地开启了从医之路

魏峥笑说,其实心脏外科也并非自己一开始就想选择的,第二名毕业的他,原本是想选择精神科,但因为要礼让第一名的学长先选填志愿,「所以等轮到我选时,也只剩下外科了。」等到要选专科时,又因为是外科,比同辈早3年进入医院工作,当时跟他同为住院医师同袍都是他的学长,再次礼让下,最后只好选择了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心脏外科。

当年,心脏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不高,没人想碰,别人可能以为是苦日子的开始,但正面思考的他,却因此想要有所突破而不断改进技术,他说:「既然成绩不好,就表示进步空间大!」 踏实基本功,提携团队不藏私 由魏峥带领的心脏外科团队,从1988年执行国内第一起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病例至今,已经累积超过550例,其中还有一名妇女接受换心至今已经逾30年,成为全亚洲存活最久的换心者。

1996年,魏峥完成全球首例「全人工心脏」替代循环再施行心肾联合移植的手术;而该手术的第二个成功案例则是在13年后,也代表他的技术整整比别人早了13年。而之后所研发的「钛金属人工血管接环」,更大幅增加主动脉剥离手术的成功率,是台湾首件通过FDA许可的植入性血管医疗器材,成绩傲视全球。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的全心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医院为家,遇到困难绝不退缩的个性使然。魏峥笑说,40多年的行医生活,几乎天天都在医院、学校往返,甚至连周六、周日都要上工,且经常忙到半夜凌晨,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住院医师的五年里,只有在结婚时请了十天假,劳心劳力,既要掌握患者的性命,也要带领团队。

振兴医院外科部张忠毅主任曾对媒体形容魏峥不只医术佳,在手术危及时判断力快又准,更可贵的是不藏私,会主动提供他院技术支援,连对国外医师也倾囊相授。魏峥则认为:「救人的事,不用怕别人学,反而更怕别人不学,若能学得好,等于是帮社会解决问题,身为医师不能用抢病患的角度看事情。」

回任院长职,给予病患好医疗 1994年于三军总医院退伍后,魏峥转任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振兴医院前身)任外科部主任,两年后升任该院院长。当时振兴医院仍处于百废待举的境地,缺乏制度,甚至连开刀要输的血都得找隔壁的荣总协助,「那时确实很辛苦,等于从无到有,压力很大,不过也在那样的情况下,完成许多世界首例,成功打响了知名度。」三年半后他辞去院长一职,专心从事临床及医学教学研究工作。

他回忆,那段日子自己就像是掌握风筝起飞的人,成功将振兴医院每天仅有10人看诊扩展到两千人的规模,「那时做的许多事情,其实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但是熬过来了。」如今,只要提到心脏外科,几乎没有人不知晓振兴医院。

直到前年(2019年),魏峥再度被董事会任命为院长,询问他这两任院长心境感受是否不同?他直言,振兴医院已具备相当规模,现在,他的目标任务是要将该院发展成为国际级、全方位的高端综合医院,「把所有的医师训练到能独立自主完成手术,让振兴医院的任何一项技术都成为最顶尖的。」更希望能借此机会提供患者最好的医疗照顾。

●外科重逻辑,有逻辑才能把手术开成功

心脏外科医师执刀动手术手术台上的患者性命就在转瞬间,分秒必争的压力想来确实令人不由得捏把冷汗,手术会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魏峥认为,外科手术过程中,绝对的专注力与耐力是必要的基础,但最重要的成败关键,则是「逻辑」。

无论是临床或指导教学,只要是跟过他学习的人,都知道魏峥有自己的执刀逻辑。他形容,逻辑概念就跟学习写电脑程式一样,一定要知道原始码,才知道如何编写程式设计软体,「有逻辑才能进入学习。开刀本身并不难,但在决定的瞬间,逻辑却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病患手术的成败。」也因此,只要是他带的团队,都会自然而然的学习到他的逻辑思维。

从军方出身的他,也相当讲究团队纪律,他认为医师比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要在专业能力之外,更要有一颗正直的心,「医师的医德比什么都重要,」他举例,好比说帮人装支架,若只想到自己的好处,能不能多赚点钱,有这种私心就可能会危害人命。

台湾心脏权威、振兴医院心脏医学中心主任魏峥。(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张铠乙摄)

●外科医师要具备的特质

外科医师的黄金岁月往往比其他专科来得更短,魏峥提及,与他同辈的外科医师,有不少人都已经因为健康因素而进入退休状态,但已逾七十的他,现在仍然可执行负责很复杂的手术,他笑说或许这就是使命。

对于近来台湾医界长年以来的人力短缺情况,再加上外科最容易触动的医病关系与医病纠纷,让许多年轻学子更不愿意选择进入外科行列,到底什么样的特质最适合从事外科?

他认为,外科医师要具备体力、耐力与爱心,更重要的是,心脏外科讲究团队合作,因此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过分重视自己的利益,思考上要有逻辑观念,不能只会死念书,还要有应变能力。」另外,谦虚、量力而为,知道自己的局限,不勉强,这些都是对病患负责任的表现。

●养生就是要顺其自然

下午四点是多数医师准备下诊的时间,但魏峥说,这个时间几乎是他每天正要上工且充满干劲的时刻,身兼数职的他到底有没有时间保养养生?「平常这么忙,不用说运动,能睡个好觉就不错了。」

或许大家认为,既然是心脏外科名医,应该对养生很有研究,平日必定比他人更多一分保养。但提到「保养」,他说:「养生不用特意,最好的保养方式就是正常作息、饮食也要顺其自然。」运动也是一样,他不会特意做激烈的运动,认为适度活动才是重点,因此,也不鼓励进行竞赛型的运动,凡事量力而为,不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就是最好的养生概念。

「顺其自然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要适量、不过量。」魏峥指出,有时会特别想吃什么,可能正是身体反应出自己所需要的,只要记得不要吃太多就好。他也经常劝人吃饭要放慢速度,「这样才能品尝到食物的美味,况且慢慢吃,吃得少、也比较不会胖,心情也能更愉悦。」

许多人会用旅游来纾解压力,他则笑称自己是个宅男,没有奢侈的休闲活动,宁愿待在家里,泡咖啡、听着喜欢的音乐,欣赏美丽的风景照,再看看别人放在网路上面知识性的文章。「现在网路这么发达,何必亲自走一趟,等那个瞬间消失的美景?况且去了还不一定看得到。」

魏峥直言,外科医师身处在高压环境,执刀一定有很大的压力,「若是早上还能跟我打招呼的患者,开完刀,下午就进太平间,真的是无法接受。」但他始终坚信,手术能成功,压力自然就能排解;「不成功的刀才是压力,但若已经尽力,就可以比较轻松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