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滞销疑云,是假新闻还是纯炒作?

屏东红豆滞销,当地农会总干事自拍影片脸书求援,希望民众能帮忙促销,却被农委会打脸,红豆滞销是假新闻还是纯炒作?(图/视觉中国CFP)

文/李武忠

前些日子媒体报导屏东红豆滞销,当地农会总干事自拍影片脸书求援,希望民众能帮忙促销。对此农业主管部门反映的是,今年红豆价格稳定,间接打脸农会,让外界一头雾水,国产红豆究竟有没有滞销?至今仍未让民众了解真相,再度显示蔡政府与民众沟通出现大问题,而媒体也没有持续追根究底,来维护民众知的权利

会发生农会与农委会不同调,让外界相当讶异。尽管农民对农会有若干负评,如:未充分反映农情过度偏重贷款部门、选择性服务等,但是农会多年来在政令宣导、产销调节、农民贷款、灾情调查上仍有其功能,也不能完全予以否定。此次红豆滞销事件,让人好奇的是,地区农会总干事应该最了解当地农民现况,不会在没有了解实际状况下就对外求援,事先也应该向主管部门反映,难道真如农委会主管所暗喻,农会关心的是进口商而不是农民?这恐怕不是小事一桩。红豆滞销是不是假新闻,政府可以用发新闻稿或透过友善媒体对外澄清,才不会让社会善心被滥用,影响日后民众对农民的关心。

根据财政部关务署统计资料,去年全年进口红豆数量约3,370公吨,今年到5月底止,已进口超过4,440公吨,确实比去年一整年还多,忧心国内市场价格也非全无道理,政府应该重新检视进口方式,才不会给予人为炒作空间。尽管本土红豆产量少、品质佳、食用安全性高,但价格相对高,基于成本和供应货源稳定等考量,国内厂商仍有人愿意使用价格较低廉,但经政府检验同样符合安全规范的进口红豆;一旦进口红豆数量过多,自然会影响到本土红豆的价格。

随着自由贸易化脚步国外许多农产品将大举进入台湾国内市场,由于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政府部门除了应有效管控与国内农产品具替代性竞争的国外同质性产品,如红豆、藜麦等外,必须全力协助国内农民及农会透过品牌、标示、通路与进口红豆等作区隔,避免蒙混,也方便消费者选购。至于加工原料之标示,政府也应该如食安般予以严格稽查,也唯有做到从「农场餐桌」的农产品资讯公开透明,才能落实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安承诺。此次红豆滞销疑云,政府部门应该讲清楚,别和稀泥

好文推蔫

北农事案定案 挑战才刚开始!

暴雨后浮上来的是菜虫?民怒?还是无能?

选对北农高层就能挽回飙涨的菜价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经济系教授,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