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介正/有待商榷的「堡垒台湾」防卫构想
外国媒体日前报导美国五角大厦正努力打造「堡垒台湾」,以建构反制北京日益增加、具侵略性的区域军事行动。如果这是美国协助台湾整体军事防卫能量的「政策代号」,则无可厚非;若倘以「堡垒」建军思维,干预或引导我实际防卫作战构想,则大有商榷之处。国防主政高层及军校教育干部,尤应审思慎言。
我国《要塞堡垒地带法》规定「国防上所必须控制与确保之战术要点、军港及军用飞机场,称为要塞堡垒;要塞堡垒及其周围之必要区域(含水域),称为要塞堡垒地带。」依此可见,「堡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用兵所必守的、固定的战术防御「点」。
台湾曾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为第一岛链中与亚洲大陆距离最近之点,其实也是与中国大陆仅有一水之隔的「不会移动的航空母舰」。对中国大陆而言,无台湾则海防难全。对西太平洋诸国而言,失台湾则岛屿断链。故台湾形同要塞堡垒,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之所以为要塞,之所以成堡垒,除战略地缘位置外,其特点在于「被动」、「耐打」、「硬撑」、「死守」,以支撑军事战略大局。台湾之于美国印太战略,可为要塞堡垒,但是对于我全民而言,则是国土家园。
堡垒本当须「防卫固守」,却难成「有效吓阻」,难为「重层吓阻」。我们的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均以防御为本质,殆无疑义,然而防卫作战上,仅以固守为指导,等同放弃「主动」与「机动」两项基本军事用兵原则。古今中外战史上,要塞堡垒之防御,也许可以迟滞或黏住敌军,却都写下牺牲惨重的纪录。
▲若以「堡垒」建军思维,当作实际防卫作战构想,大有商榷之处。(图/青年日报提供)
堡垒扼控军事要地,但是绝对不能成为「挖深洞,广积粮」死守的孤城,而需维持后勤补给线,方能维系战力与民心。台湾四面环海,能源、粮食、经贸、网路均重度依赖联外交通。我们身处外交困境,全无军事同盟,即使在国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须承认,如果建军不注重维护必要海空交通线的战力,断无持久之方。
近年来美国鉴于中国大陆全方位快速追赶,形成两强长期争霸之势,因而修正国家安全战略,形塑印太战略,也多方面主动改变对台政策,而有加速审批对台军售的作法。我们在把握此难得机遇之刻,对美国以自身之利害与自认的台湾防卫构想,透过军售「指导」我建军方向,也须有所警觉并适切应对。
「国防自主」明载于《国防法》第廿二条,是现在政府国防施政的重点,也是「五加二」产业创新计划之一。我们当趁台美关系改善之际,透过采购、训练、认证、合作,逐步积累国防科技研发与产业的关键实力。
更重要的是必须清楚地认知,国防自主不只是军事科技的提升,武器装备的自制率与妥善率;我们的国防政策、建军计划、军事战略、防卫构想能否自主,有没有将思维与财力融合的适切规画,并据以和美方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更值得大家反思!
热门推荐》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联合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