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员:教师编写教材版税收入远高于工资

新闻配图

中国青年报报道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小学教材一下子成为社会各界争议不断的热点。先是2009年总理在北京听课时发现了地理教材中的错误,随后是去年上半年鲁迅文章大量撤出教科书。同时,各种版本中小学教材中存在的违背常识、明显编造的问题被不断揭露出来。与之对应的,是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在市场上畅销,受到家长的追捧。

中小学教材堪比三聚氰胺 言过其实

2010年年底,这股对教材的批评浪潮达到顶峰,某民间学术团体强烈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有人甚至提出,目前教材内容孩子成长比三聚氰氨毒奶粉还要有害……

客观地说,我认为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内容改革并没有落后于国家整体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很显然,社会民众的要求,特别是大家对于以人为本、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现实所能提供的。

认真反思一下,教科书自古一直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文化中很核心、很关键的构成部分。从我国古代孩子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开始识字启蒙,青少年研习四书五经以应科举选仕,多年来家长们一直督促子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以能出口成诵,各阶段教育几乎都是围绕一本(些)经典好书展开的。

教科书总体合格 没有绝对的完美

新中国建立以来,广大中小学乃至大学课堂上,教科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围绕一本事先选定的优秀课本老师教之、学生学之、期末考之几乎构成了我们课堂教学主线。其中,那一本教材自然而然地处于核心地位。很多时候它是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主要信息源(如果不是唯一的话)。政府在学校教材编写和供应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财力

教师编写教材收入不低于大学工资

因为高校的课本大多价格昂贵,出版社书店生意很好,二手教材市场交易活跃。教材版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吸引高校教师学者们积极参与教材的研究和编写,不断更新推出新版本。例如,我的导师编写的几本著作都是这个专业领域权威用书,被许多大学院系的教师选用,她每年的版税收入不低于其大学工资。

我们多年来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样的教材才算是好教材呢?我结合自己在国外研究生学习的经验谈谈美国大学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教材的,或许能对国内当前的热论有一些启发。

第二页:美国不指定教科书 学生自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