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陈年旧疾 重获新「膝」望

74岁叶姓妇人右膝饱受退化性关节炎之苦,磨损严重,平日行走时膝盖时而酸痛无力,生活品质大受影响,经双和医院医师建议,接受最新式的「机器手臂辅助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MAKOplasty)」,对退化磨损的膝关节进行修复改造,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行走。

叶姓妇人说,年轻时因右膝关节曾受过伤,加上工作关系需久站,右膝关节逐渐出现疼痛,而随着疼痛时间拉长,影响日常生活,她求助过各种治疗方法,如敲疗法、吃维骨力止痛药、打玻尿酸、注射PRP等疗法改善症状,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复发。

叶姓妇人提到,手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行走,且开始轻松自我复健运动,2至3周后甩开助行器,恢复的速度预期的快,又能轻松愉快跟团出国旅游

双和医院骨科部运动医学科主任翁佩韦表示,随着人体老化,膝关节软骨也逐渐退化磨损,许多中老年人必须置换人工膝关节。在台湾,每10个70岁以上的长者,就有7个饱受退化性膝关节炎之苦,虽然膝盖问题并不会马上致命,关节老化磨损所造成的疼痛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目前膝关节炎治疗方式可分为两种,在保守治疗上,以药物为主,物理治疗为辅;手术治疗方面,最为人熟知是人工关节置换,分为「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手臂辅助导航之部分膝关节置换手术」,而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是否留下健康的软骨与韧带

翁佩韦表示,采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需切除大范围的关节面,伤口大且复原慢,若以最新的互动式机器人手臂关节置换系统,结合人工智慧技术与3D立体定位导航系统之新式科技精准的手术,可保留未受损的十字韧带及神经

翁佩韦指出,「机器手臂辅助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MAKOplasty)」,输入病人电脑断层资料,电脑辅助规划最适合人工膝关节摆放位置,即时传送病人3D骨骼影像及膝关节运动参数,同步调整确认人工膝关节施放位置及适当的膝关节压力张力,完全依照每位病人独有的膝关节状态进行手术,达到「客制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目标

系统定位的参数决定后,能控制其磨除深度误差值小于0.1公分,切除方向角度偏差值小于1度,减少传统手术中运用众多定位器械造成侵入性伤害人为造成的误差。精准手术大大提升术后的膝关节行动舒适度及使用年限

翁佩韦强调,适当而正确的运动,拥有强健的肌力、稳固的韧带,避免过劳错误观念导致的关节软骨磨损及重大创伤,才是真正护膝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