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报/两岸薪酬差异扩大 中国更全面吸纳台湾人才

图、文/科技新报

熟悉两岸市场的人大概会明了,白领员工方面台湾市场的薪资是比香港中国市场要低的,不论是工程师行销人员,只要在北上广等大都会,一线、二线公司的雇用薪资,都会比台湾市场还高出不少。

所谓的领 Global Pay,这种一流的薪酬,过去在亚洲是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工作容易实现,而这几年中国蓬勃发展的速度,现在是到了中国市场会更快实现。到底两岸三地薪酬差距是多大呢?

而你本来觉得自己就很高的薪资,在不同的市场又会有不同的水准。《科技新报》 分析,以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来看,Adecco 的强项在 Headhunter (猎人头,帮企业找中高阶人才),而 Towers Watson 的薪资调查为市场指标,可以看到两岸三地不同类别、不同业种实际薪酬数据。当然啦,主要的调查目标偏向规模较大的公司,因此数字上会比较高一些,但他们调查的各企业薪酬其实也很全面,平均数值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而不论是两岸三地,都可以显著地发现,文科专业毕业生或人才,就是薪酬排行的倒数,真正有好的薪酬,会集中在商科、工程、管理、法学、医学 (在中国市场过去因为薪酬低比较不吃香,这几年开始有改善) 等等领域上。

两岸三地薪酬差距到底有多大?

如果看 Adecco 的数据,这比较偏向猎人头市场的行情,有些职种高薪标准会高于一般行情。

我们以一般会计人员的每月平均薪资来看,在 8 年资历会计经理部份,都以新台币来计算,最低薪资是中国市场的新台币 5.8 万元、台湾则是 6 万元,往上是香港的 13.5 万元。至于看到数据中的高薪部份,这个职位在香港最高是 25 万元新台币,其次是中国市场的 14.5 万元新台币,最后才是台湾的 12.5 万元新台币,一般台湾的公司针对会计经理,不会付出比这个还要高的薪酬,但是在香港和中国的老板会愿意给,可见高阶人才或高毛利企业的薪情差距。香港的财务相关工作发展已久,金融业与管理方面的薪酬相对较高,不过,在广告市场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先看广告领域,6 年资历的广告业务总监,中国市场薪酬是 19.3 万元到 24.1 万元之间,香港市场是 15.5 万元到 19.4 万元之间,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因更庞大的广告市场需求,蓬勃发展的服务业、消费民生品牌产业,有比香港更好的薪酬。相较之下,这个职位台湾市场只有 7 万元到 13 万元的薪资,这些年有很多台湾广告人才出走到上海、广州、北京去,就是需要更好的舞台和薪酬。如果你看中国大陆的广告文案、影片、平面制作物,整个水准已经比台北要好非常多了,这是国际市场人才与资本进军中国后的明显结果。

再来看品牌很需要的市场行销人员,网站企划行销人员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差距不大,特别是中国市场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多,网站多,战力强,因此低阶工作的薪酬相对会更低,这是市场竞争因素的结果。但如果去看高阶的行销人员工作,比方说行销总监挂十年资历的,台湾市场薪酬最高是 25 万元,香港是 23.3 万元,中国就到了 38.7 万元,在狼群环境下,经历出来的人,面对这样广大的市场,必须要有相当的本事。中国市场上,各家海内外品牌的老板或 HR,会愿意花在行销总监上的钱,绝对就比香港和台湾这两个小的市场要高。

最后,我们看一下 IT 资讯人员的薪酬,发展资讯领域较久的台湾与香港,资讯长 (CIO) 的薪酬相对比中国市场要高。如果是工程师呢?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来算,中国市场是新台币 3.1 万元到 12 万元之间,因为从业人员多。香港市场是新台币 7.7 万元到 19.4 万元之间,台湾则是 5 万元到 18 万元之间。不过,这份报告中,因为计算的是两年以上经验的,在样本上,《科技新报》调查,在中国市场的数字,有经验的软体工程师,绝对超过 12 万元新台币的薪资,上看 20 万元的也有不少,主要还是看待的产业和公司毛利率情形如何,而且高手环伺,教学相长,高薪工程师族群只会更高薪,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环境,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也相对要困难。

中国市场求人求职均不易

在中国市场,不论是优秀的台湾人才、中国大陆本土的一流人才、来自外国的专业人才,要找工作,会看到很多例子是履历一丢出去,很快就找到相当优质的工作,但也有很多人是一直石沉大海,这主要和业种,以及不同时期的实际市场需求有关,因此审时度势、关心产业脉动,对个人生涯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中国市场的人才求职,在北上广等超级大都会,很多是属于劳方市场,也就是很多外商、中国本土企业、国营企业、台资企业,积极去抢好的人才,每年调薪幅度是 10% 起跳,不然根本留不住人才,大家拼了命再花钱找有能力的人去开拓市场,和台湾人力市场目前是偏向资方说了算的情形完全不同。

在中国市场如果你不敢要高的薪酬,就永远拿不到高薪资或高额奖金。最显著也常见的例子就是,行销业务方面的工作,求职者主动提出要多少的提成 (佣金比例),以及和资方讨论可以实现、可以达成的业务绩效,完全是目标导向,透过这种诉求,买卖双方达成共识后,就会有相当高的薪酬与奖金。在中国市场里头,大部分的机会是属于狼群的,而不是羊群。

图片来源: Today Online

如果是比较弱势的业种或工作性质,求职就不见得是劳方市场,而是资方市场,也会有找了几十天、上百天也找不到工作的案例,特别是文科毕业生,在中国市场碰到的问题严峻。当然,台湾也是、香港也有类似情形。不过,普遍来说,文科相关的工作,初期薪酬低,但长期经过汰换、经验累积后,薪酬提升的比例也不少,但相对比起商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理科、商科相关工作,还是较低。

对于台商、外商而言,在中国市场找人,不容易的地方在于,太多求才方竞争这一缸子里面的鱼,因此招聘一个工作职缺,可能得发出数十份面试通知才行。原因是发了通知,这里面只有一半的人会来面试,来面试的人当中,又只有一半大概符合求才方的需求,剩下就是比较价格成本、能力之间的平衡,且优秀人才是不等公司的,会有很多公司向他招手,不见得能抢得到。

对台湾市场的启发,求职者会是必须要更有狼群的性格,考量到更多国际市场,甚至是中国市场的区域性差异,而企业要怎样留住人才,去思考不同的国际市场策略面向,摆脱过去被保护的思维,其实是相当困难的课题。

中国资本吸纳海外人才已有成,更积极进军台湾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已经习惯在狼群中找人才的中国资本,不论是企业、组织,因为求才若渴,所以会有很多针对优秀人才的福利与挖角政策。过去在陆资还没有入台的时代,就已经吸纳了很多海外人才、台湾人才到中国市场工作,主要是管理、金融、广告、理工方面的人才。台湾人才中,有不少是以技术见长,也很受中国科技厂商的青睐,过去都是用宿舍、配车、两倍到三倍的薪酬挖角过去,希望可以把技术和knowhow,在中国本土市场发挥一定的作用。

图片来源:das farbamt Flickr CC 2.0

到了服贸这个年代后,过去技术导向的人才需求固然还在,但是中国市场对于服务业的需求这几年成长得非常快,这方面的人才一直是供不应求,包括市场开发、楼宇、商场、连锁通路、业务体系,很积极去找海外人才,以及台湾、香港这方面的人才,因为这两地的服务业发展比中国市场早也很精致。考量到语言和国际市场众所皆知的台湾人才取得成本较低,陆资企业选用台湾人才的意愿也不错,因此这几年,以连锁通路产业为例,管理、后端、前端技术或有熟练能力的服务业工作者,在中国市场教导人、有自己管理的店,这样的例子很多。

陆资来台吸收人才,除了可以投资在台湾的服务业,收购公司以外,把好的人才借由一定的体系纳入,也有机会派到中国其他地区去发展市场,对台湾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让一些想要更好薪酬,更需要不同发展的人有舞台发挥,甚至是两岸人才的交流下,台湾人才会有更好的表现或成长。负面的地方则是,取代性高的工作,薪酬可能上不去,但专业、有市场潜力的工作,薪酬肯定会有成长的空间。

长期来看,台湾市场现在正发生的人才断层问题,只会更严峻,不论是科技、服务业、传产,无可避免地都在这个潮流中,劳方、资方去找到新的出路才行。

首页图片: The China Voice

【本文章由科技新报授权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请详科技新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