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弋丰/慈禧太后如何回到北京?

慈禧太后。(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蓝弋丰/专栏作家。

义和团、八国联军故事,国人大多从历史课本中知之甚详,只不过,你是否曾经怀疑过:慈禧不只放任义和团残杀洋人,还下令派兵攻打使馆区,对欧美来说,这是严重超出底线,绝对不可原谅的野蛮行为,为何事后慈禧不仅能保住性命,没有成为战犯遭到审判,甚至还能保住政权呢?

先且卖个关子,时间倒退回宣战之前。

日后我们对于慈禧竟然会想倚靠义和团向各国宣战,多半归因于她是个「没知识的老太婆」,简单的答案往往偏离事实,慈禧在晚清近代化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是站在近代化的一方。弈䜣筹办同文馆引起守旧知识分子全面反对时,慈禧坚定支持同文馆,日后满清进行「庚子后新政」,改革规模远大于百日维新,也是由慈禧主导。前期与后期慈禧都是站在西化的一方,唯独戊戌政变后到八国联军之间的短短时间,慈禧站在反西方的一方。

慈禧的统治权力

这样的变化看似怪异,其实很容易理解,一切都与慈禧的统治权力来源有关,慈禧夺权的起步是祺祥政变,整个政变过程即联合了与英法联军和谈的主和派势力,打倒肃顺为首的反西方势力,在与英法和解之后,英法反过来帮助满清,提供近代化武器与军事协助,使得满清能够剿灭遍布天下的民变,包括太平天国、捻乱、回变,慈禧非常明白西方的军事力量强大,仰赖与西方之间的合作,共同消灭国内的动乱,达成了「同光中兴」。

慈禧本来是和西方合作,以「清洋合」打下天下,当然很清楚洋人的厉害,为何会搞到「清洋分家」,以至于竟然向八国宣战而引起八国联军?这一切也是因为统治正当性动摇引起的政治算计。

戊戌政变后,慈禧一直希望能将光绪帝废位,但是当时列强大多还是君主国家,对君主的权益十分重视,不允许随意废立君主,慈禧在西方各国那边碰了满头钉子,只能寻求从本土反洋势力来维系统治正当性,于是整个思维逆转,最终任命极度仇洋载漪掌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让也是极度仇洋的军机大臣刚毅代表朝廷率领义和团进京,而其他军机大臣在过程中保持沉默,事态也就一路往向宣战发展。

义和团信仰坚定

慈禧真的笨到以为义和团可以刀枪不入?恐怕不至于,但是,当时受限于运输技术,联军其实只能派出相当有限的兵力,事实上打进北京的联军仅有一万六千人,携带的枪枝弹药有限,铁路破坏更造成进军的障碍,不得不抛下许多重型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义和团虽然不能刀枪不入,但是如果数以十万计的义和团都能信仰坚定,相信自己刀枪不入,像僵尸一样不断往枪口冲锋,那么联军很快就会耗尽弹药而覆没。

可惜人类毕竟不是僵尸,义和团只有一开始有人会冲上前送死,很快就知道没有刀枪不入这种事,很快联军一开枪就鸟兽散,连围攻使馆区也攻不进去,反倒是「掠百姓无算」,清军全面溃败,慈禧只能仓皇出逃,八国联军救援危在旦夕的使馆区成功,恨死了用难以想像酷刑如挖出器官等方式残杀洋人的义和团,更恨纵容义和团的慈禧,大军尾随一路追杀。

从正名变拳匪

这时就回到了一开始的老问题,慈禧怎么从这种绝境中逃出生天的?

逃亡第五天,慈禧以光绪皇帝名义颁布《罪己诏》,光是一张废纸当然不能起什么作用,但这是一个表态,罪己诏中,义和团已经「正名」为「拳匪」。

其次,在战争过程中,尽管清军与义和团一同围攻使馆,主导的领头军机大臣荣禄,却是脑袋清楚,心知洋人岂可得罪,过程中一直想办法保护讨好洋人,并确保洋人知情,慈禧竟然也就大言不惭的在罪己诏中把这些事迹都纳为己有,宣称自己并不仇洋,是下面的大臣受到拳匪蛊惑。

荣禄的保护讨好洋人行径,使得他本来也被列入战犯名单,却得以除名,另一方面,以李鸿章为首,地方大臣在八国联军时发动东南互保」,其中尤其是山东袁世凯,明明离北京不远,却绝不出兵与联军交战,还加强剿灭境内义和团给联军看,这些友洋势力,以实际行动得到洋人的信任,如今慈禧才得以命令荣禄、李鸿章,前往主持与联军的议和。

谈判还没开始,联军先提出了战犯名单,洋洋洒洒176人,其中包括皇亲国戚与5名军机大臣中的3个,慈禧战前倚重他们来打压友洋大臣,如今,慈禧心知肚明,若要保命,基本条件就是把这些人的人头全数送上,洋人才有可能消气。

名单之中,有人已经先行自尽,翰林院大学士徐桐,在北京城破当日,认为以首辅之尊必须殉国,慷慨就死,徐桐支持义和团虽然糊涂,但愿意率先负起责任自尽,也得到了最后的尊敬,但是,同在名单中,他最钟爱的第三子徐承煜,却想苟且偷生,当然没能成功,被日本人逮到,与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启秀一同处斩。

在《老残游记》中被影射为酷吏代表,实际上在山东引发义和团爆增的毓贤,山东巡抚解职后,改任山西巡抚,在山西率领义和团大屠杀洋人,导致山西洋人死难竟然高达全国半数,是洋人恨透了的对象,毓贤自认对慈禧忠心耿耿,但是现在慈禧要借他的项上人头,才能平息洋人怒气,于是,发配边疆后立即正法

一起逃亡的下场是?

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刚毅,不像启秀直接给联军逮到,而是跟着慈禧一起逃亡,但他心知自己最终的下场,逃亡过程中,他患了痢疾,不调养治疗,还干脆疯狂吃甘肃盛产的白兰瓜,越吃越拉肚子,最后就这样死了;而另一位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叔翘,在事发前曾受命考察义和团,自认为很会当官的赵叔翘,给了模棱两可的建议,自以为能逃过一劫,现在却被联军认为他没有坚持立场导致义和团入京,与刚毅同罪,当然洋人说了算,死没得商量,刚毅死后三天,赵叔翘遭赐自尽。

即使如此,当李鸿章来到北京,还是被联军统帅瓦德西晾在一旁,干了残杀洋人攻打使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别以为可善罢甘休,不过,瓦德西明白,以洋人的实力虽然能打胜仗,但要瓜分吞并统治满清领土,实在是不可能,冷冻了三个月给足排头以后,终于和李鸿章开始谈判。

要保住国家主权

李鸿章手上全无谈判筹码,他的底线,就是保住国家主权不被瓜分,以及慈禧的性命和统治权,在艰辛的谈判过程之后,李鸿章因操劳过度一命呜呼,但到底李鸿章如何奇迹似的竟然能让洋人放下对慈禧的仇恨,没有要慈禧的性命,还继续承认她的统治呢?

最终条件都写在《辛丑和约》之中,第一款、第三款就是要为遇难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以皇家代表前往德国、日本致歉致悼,并在克林德遇难处,以及义和团挖掘传教士坟墓处立碑,所谓没有道歉就没有原谅。第二款就是要惩治战犯,除了端王载漪与辅国公载澜为了王室面子,得以用发配边疆来免除一死以外,其他都得死,不是赐自尽就是立即正法,不只追究中央官吏,还追究到地方与人民,支援义和团的地方官员都要惩罚,而发生义和团的地区,惩罚停止科举5年。第十款规定禁止仇洋团体,若地方官员没有镇压仇洋团体需革职永不录用,确保毓贤放任义和团的状况不会再发生。

第五款禁运军火两年,第八款要求削除进军首都路线上所有防御砲台,第七款、第九款要求使馆以及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驻军,附文中再规定天津租借20公里内不许驻扎中国军队。这些条款确保之后满清无法再发动攻击使馆区的这类行为。

第六款规定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此外,过去与满清争执许久的一些问题也一并解决,第十一款要求重新议定通商事宜,第十二款要求满清跟随国际外交礼节。

在签订《辛丑和约》后,联军满意的离开了,慈禧保住一命,甚至竟然奇迹似的保住政权,但是,她还回不了家,因为依照条约,家门口都是外国驻军,还不得驻扎自己的军队,那岂不是随时翻脸就把老太后像捉小鸡一样的给抓了?不过条约都写明了,也不可能更改,该怎么办?慈禧太后最后仰赖的,还是亲洋人、杀义和团的东南互保成员袁世凯。

没有道歉就没有原谅

当时满清尚未有警察制度,袁世凯于是干脆引进警察,天津不能驻军,但是有警察总不为过吧,这也是学洋人的规矩啊,联军也只好接受了,天津因此成为中国警察制度之始,5年后更推广到全国。靠着3000警力,袁世凯顺利从联军手上接收联军交还的天津,国门有人看守,这下慈禧太后总算可以安心回家了。

慈禧经过义和团、八国联军,竟然还能保住性命,更保住政权,可说是奇迹,她最该感谢的,是不听号令,自行友洋,甚至东南互保的亲洋大臣们,没有他们,慈禧只有成为战犯遭处决一途,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

慈禧的故事也向我们示范:罪己是起手式,并需为所造成的伤害以最高规格郑重致歉,「没有道歉就没有原谅」,道完歉,还得拿出战犯的人头跟赔款,并用实际行动保证永不再犯,这些「道歉的常识」,如果能「做好做满」,即使犯下对方难以原谅的错误,打仗还一败涂地毫无筹码,仍有机会挽回。但若反其道而行,那么和解恐怕就很困难了。

热门点阅》►蔡柯会图穷匕见 绿白合作破局时►柯蔡会前的橄榄枝

►看更多【蓝弋丰】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