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电动巴士成为两岸交通新共识

中国大陆电动车辆为两岸产业合作试点项目之一,在政策加持下,若大笔订单挹注台湾业者,台湾相关产业则可望进入快速成长期

文.翁伟捷 摄影.郑暐琪

根据研调机构统计预估,在2014年的全球巴士总销量为近二十万辆,其中销往亚洲地区就占了约五成,另外,在电动客车市场来说,成长的动力也依旧是来自于亚洲地区为主,预计在2015年,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的大中华区销售量将达到近七千台,甚至在接下来中国大陆的相关补助政策更将有效推升2015年以后的产业成长,在2018年其电动大客车的成长将可望倍数成长来到一万五千台之谱。

由此可知中国大陆的电动公交车市场,是未来产业成长的重点发展市场,虽然过去两年中国政府为了推行新能源车而大手笔地推出补助政策,可惜迟迟未见到明显成效。

中国急起直追 政策不忘电动公交车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电动车本身的价格偏高、电池的充电费时以及何处能获得充电等问题尚未解决,造成消费者在添购新能源车前有所顾忌,所以一直保持观望的态度。随着电池充电技术的逐步进化,现在充电的时间已经有效缩短,虽然电动车的售价仍高,但在政府提供补助的前提下,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购置激励诱因,让消费者最顾忌的,现阶段应该还是充电站以及充电桩严重不足的难题。

市场的声音,中国政府着实听到了,为了加速电动车的普及,近日正准备考虑投入一千亿人民币兴建充电站、充电桩的设备,政策面则宣布新能源车可免征购置税,并不排除有可能采行新征燃油税,将税收拿来补贴新能源车的积极政策。

此外,也大力要求各级政府公部门在购置公务车以及公交车时,新能源车的比例不得低于30%,并且大力推行电动公交车上路,因此中国各地方政府的示范城市正积极与相关专业厂商合作。

关于免征购置税的车型细目,其中共有七十五款的电动客车以及十款的混合动力客车,占免征购置税车型的四分之三,由此可知,中国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车的重点,目前放在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广的大众运输工具层面上,有政府支援的前提下,电动公交车将会为产业带来新的应用商机。

台湾坐拥零组件厂 体质优异接轨国际无独有偶,台湾同样赶上电动车的风潮,早在2010年政府就已经核定智慧电动车发展策略与行动方案」,在国内台中市政府、台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绿色高屏、新竹科技之星、格上租车以及和泰日月潭等七个计划,现正积极地由经济部研拟审议中,其他还有邮务、商业物流及风景区接驳等,相关应用也陆续规划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台湾相关厂商已具备国际水准,中国大陆选定了电动车辆为两岸产业合作的试点项目之一,换句话说,未来透过中国政策的加持,若订单挹注台湾,台湾相关产业则可望进入快速成长期。环保议题已是全球风潮,为了抢食欧洲及中国电动巴士的大饼,国内早有业者积极投入电动巴士的研发领域,包括:华德动能、立凯电能、小马租车、唐荣汽车以及必翔等五家厂商,各有各的核心技术与解决方案。现阶段政府深知由于电动巴士的造价普遍较高,无法有效引起客运业者的兴趣,必须靠政策推广才能有效落实,于是经济部、交通部以及环保署便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以示范计划的模式试办,补贴电动公车在少数定点路线运行,为提高普及率,更预计编列二百亿元以加速汰换柴油公车的脚步,并且将建立一套验证的标准规格,目标是在十年内,能将六千多辆的柴油公车先后转换成电动公车。

台湾有许多优秀的电动车零组件厂商被国际大厂相中,成为其固定的供应链厂,其中最有名的应属龙头Tesla(特斯拉)的钦点。由此可知台湾的电动车产业,技术发展已相当到位,全球有目共睹并获得国际认同。台湾既然得天独厚,拥有电动车零组件数一数二的生产厂商,未来在推动电动巴士的过程里,若能透过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产生规模经济的效果,便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以国内的电动巴士为首例,将相关产业导入正向循环的趋势中,相信更有利于电动车产业的整体发展。里程焦虑作祟 电动车叫好不叫座基本上,讲到目前的电动车发展市况,大多都把目光集中在电动汽车上,也就是个人所使用的私家车。虽然终极目标的确是以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但是由于最大的瓶颈─充电站的严重不足,让消费者不敢冒着电力不足被迫晾在街上的风险,而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换车,因此在推广上就产生相当大的因难。由于行驶里程无法准确预测,担心没电的疑虑就是所谓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心理。但是现阶段电动车发展窒碍难行,除了里程限制造成的心理因素之外,成本的压力也是一大考量,为了要让电动车能够达到省电、续航力强的理想,配套的解决方案通常所费不赀,成本高昂则终端销售价格自然无法亲民,造成电动车发展一直处于卡关阶段,近年欧盟跟中国都转个弯着眼于发展电动公车,到底发展电动公车具有什么指标性意义,或独到之处,值得成为初期示范标的呢?(文未完)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735期,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