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弱症易失能 勤运动养肌力

国泰综合医院老人医学科主任黄柏尧说明,力弱症是因非神经性或肌肉性疾病,造成肌肉力量下降的疾病,通常是「肌肉量正常但肌力下降」。若一个成年人无法举起4.5公斤左右的物品,或因肌肉力量下降无法弯腰、跪下等,就有高机率是「力弱症」问题。

黄柏尧指出,当男性握力小于26公斤、女性握力小于18公斤,就可以诊断为「力弱症」,与肌少症相比,力弱症与老年人失能更相关,造成握力与大腿肌肉无力之外,更提升跌倒、功能下降、甚至死亡风险,尤其以65岁以上女性风险更高。

造成力弱症的原因,主要为自主神经退化及骨骼肌老化。随年龄上升,脊髓中自主运动神经单元减少,神经传导物质分泌也会下降,导致无法完全控制下游运动神经表现,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同时,老年人肌肉纤维单位数低、敏感度下降,导致肌肉接收神经电讯号后收缩能力下降,引发整体性肌肉力量减少。

黄柏尧表示,力弱症患者通常年龄比肌少症者轻、BMI指数较高、走路速度较慢、甚至握力更弱,且容易同时合并肥胖问题,如高体脂肪、粗腰围等代谢症候群指标异常,以及情绪低落等忧郁情况,与较多的慢性病并发症。

黄柏尧提醒,要避免身体老化,最重要须透过生活型态、运动、饮食、营养补充、睡眠及压力管理来改善力弱症、预防肌少症。建议民众增加复健踏步机、握力训练、弹力带运动,增加肌肉质量与功能、减缓肌肉流失;减少高脂肪饮食,补充足够蛋白质及钙质、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C、维生素D等,增强肌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