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开发海洋,水产试验研究改革为先

▲「活化石文昌鱼金门繁殖成功。(图/金门县水产试验所提供)

作者李武忠(博)

2016总统大选逐渐增温,海洋开发再度成为选举话题。由于台湾得天独厚拥有丰富海洋资源,海洋确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产值得珍惜。近日媒体报导国内爆发登革热疫情本土病例已达4343例,10人死亡,导致人心惶惶,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教授成功复育灭蚊克星属台湾原生本土种的「台湾稻田鱼」,希望对防治登革热疫情有所助益,同时避免因贸然大量使用从美洲引进的大肚鱼(食蚊鱼)及孔雀鱼等外来鱼种对水域鱼类生态造成威胁;台湾沿近海矶钓客最爱的黑毛鱼,面临数量减少危机,经台大、国立海大高雄海洋科大合作研发出台湾原生鱼种黑毛的繁殖技术,希望能复育该鱼种资源;还有成大生物科学与科技学院和法国合作,筛选出具抗白点病毒草虾,期望重振台湾昔日草虾王国的荣景并让台湾成为独步全球无病毒草虾种源生产基地。

看完这些报导首先浮上心头的是,为甚么这些研究成果不是由属于国家水产试验研究重镇的水产试验所研究人员所完成,该所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充裕的研究经费以及近百位的专业研究人员,理应如过去般在开发新兴鱼种繁养殖技术、提高渔民所得、复育海洋渔业资源、生物病害防治、渔产加工提高附加价值等领域作出贡献,问题恐怕出在该机构定位与研究风气转变。

外界一再呼吁海洋事务范围相当广泛需要有专责机构进行统合发挥系统化效能,才能让海洋得以永续开发利用,目前政府组织再造虽然同意成立海洋委员会,却未将具有研究试验船与研究人力水试所纳入,反归属到未来的农业部行政院农委会又新成立财团法人水产科技研究所以目前的人力配置、设备与人才素质外界忧心恐沦为另一个退休官员的肥猫窝,体制上的紊乱影响该所研究士气,不利未来海洋养殖以及渔业技术的开发和海洋资源管理利用。

另,受到智财权技转带来的回馈金奖励的影响,水产试验所主管把大部分人力与经费优先投注在技术层次低,且短期内可取得技转成果的项目,以模仿国外(尤其日本)研究成果来取代原创,对于渔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新渔场与经济品种开发、养殖物大量死亡、鳗苗供应不稳定、渔工劳动力短缺、养殖物含臭土味等无法像过去般予以快速回应渔民需求,让渔民迭有怨言,对于基础性与必须渣扎根的研究工作反而乏人问津,造成台湾水产科研水准逐渐从全球前段班往后倒退,无论在鳗鱼、黑鲔完全养殖,虾病防治技术,海洋养殖等都远落后其他先进国家,尤其科技领域不是官大学问大,外行领导内行以及行政干预科研的结果,让水试所失去昔日光彩,令人不胜嘘唏。

反省是成长的启动子,新的海洋时代适时提供我们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而科技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为了在未来激烈的海洋竞逐中找到利基和有利的定位,水产试验所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必须从组织、制度、人事、研究方向等做出重大改革,才能恢复昔日荣光,进而透过海洋渔业科技研发为提高渔民收益,繁荣渔村经济作出最大的贡献!●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