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手机「社交焦虑症」袭卷而来 你也有FOMO症头?
网路让人时时刻刻都可以连结,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让人担心失去连结的时刻漏掉了什么。这种因科技而产生的恐慌症,似乎也和社会的紧张冲突有相关性。人们不只焦虑朋友去哪里做了什么,甚至也会焦虑自己漏掉了哪个政治人物贴了什么文。
「社交恐慌症」的普遍程度,似乎和社群平台与行动装置流行成正比。
多数(带着智慧手机)的人,如今三不五时必须低头查看,担心自己又漏掉了什么。这也让FOMO(fear of missing out,担心错过)成了热门的流行新词汇之一。
《Wired》杂志的九月份专刊中,作家Nick Stockton提到在川普上台之后,他的症头似乎更严重了。
当他搭飞机脱离手机不到几小时,马上急急忙忙查看自己没跟上的进度有多少。退出巴黎暖化协定?被弹劾?川普又失言?谁又下台了?
虽然讯息过载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漏掉这些讯息感觉损失的代价感觉好像更大了。除此之外,不由自主反复查看讯息的过程,也更令人不堪负荷。
Stockton跟几位专家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困境。密西根大学专门研究情绪和自我控制的心理学家克洛斯认为,他的情况类似与FOMO。这是如今存在于很多现代人很普遍的焦虑,原因可能只是朋友在IG贴满游艇派对、或美丽夕阳的照片。
有无数研究报告显示,社交平台上的「担心错过」,源自于人们找寻归属感,渴望隶属于某个团体的原始欲望。你看到自己不在场的每张照片、每篇贴文、每句留言,都等于提醒你自己正被这个团体所抛弃。
至于Stockton本人无时不刻担心漏掉新闻,则是另一种较新类型的FOMO。他说,专家们很快就辨认出他描述的状况,有几个甚至承认自己深有同感。
Stockton 解释,这种冲动可能和我们脑部接受每个新闻时,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同时,它也可能来自我们原始的行为本能——称之为「寻求满足感的监看」(surveillance gratification-seeking)。
就像我们穴居时代的老祖先们,会忍不住从洞穴里探出头来查看外头的掠食者。当我们感受到危机时,脑部自然想要求助更多的资讯,帮助自己生存下去。在美国社会如今对立气氛高涨的时刻,让大脑拉警报的正是来自@realDonaldTrump的川普推特帐号、或是#FakeNews的标签、以及弥漫在我们社交平台上专门为了攫取我们注意的耸动新闻标题。
突发新闻会制造「担心错过」的焦虑,逻辑和朋友圈的发文类似,因为它不断灌输我们讯息,但没办法提供太多意义和背景脉络,仿佛我们在自己归属的团体里又被抛弃了。
克洛斯说:「对于人性我们又学到一点:我们是制造意义的机器。」
至于要如何解决FOMO的焦虑,专家的说法似乎很一致。他们建议有这种困扰的人,最好暂时远离社群媒体一段时间。
丹麦最近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中,随机指定一些人停用脸书一个星期,透过各种不同的衡量指标显示,这些人心情和身心健康状况好过于没有中断使用脸书的人。
Stockton另一个很吊诡的发现是,应付资讯过载的办法,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如果无法远离手机,那么干脆让自己也投入这条讯息之流。
研究显示,在社群媒体上主动参与的人——积极回应新闻、转贴评论、贴讯息、加入线上朋友圈和社团——似乎比默默潜水的人稍稍快乐一些。
因此,要解决「担心错过」带来的不安,专家建议与社交平台维持较持续性的、有互动的关系。最好把每则贴文都完整看完之后再移到下一则,而且移到下一则之前最好先留言、转贴、发表自己的想法。
透过互动程度的提高,不只可以限制自己媒体资讯的摄取量(留言评论毕竟比较花时间),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更清楚意识到,这些平台上讨论的议题有哪些会让你真正感觉愤怒、受到启发、或有切身重要性。同时,自己也可以顺便调整在平台上看到的内容,停止追踪一些徒增困扰或是无关痛痒的帐号,这样也许可以不用老是怀疑自己「我又错过了什么」。
参考资料:
The new FOMO(Wired)
更多镜周刊报导英文字典「小编」 摇身变社群明星愚人节恶作剧 社群行销好机会【2016回顾】在很hygge的床上享受jomo 三大英文词典的2016流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