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添带领海外台商突破困境

理财我最大-理财周刊发行洪宝山(左)、刘树添(右)1200。(图/理财周刊提供)

一提到「刘树添」三个字,只要是海外台商没有人不知他在泰国事业和亲切的为人,毫不迟疑竖起大拇指点头按赞,「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谈起话来如沐春风令人难以忘怀。他是现任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会长(以下简称亚洲台商总会),二○二○年七月在新冠疫情最严峻之时临危受命,要带领海外台商突破困境,寻找新的策略和方向。

一九八八年,刘树添响应已故总统李登辉南向政策赴泰国投资设厂,成立泰国第一珐瑯工业,经过三十年努力,目前已是泰国最大珐瑯锅具代工厂,法国第一品牌LE CREUSET 、美国惠而普精品锅具大厂皆为其客户。

泰国创业三十年有成 见证金融市场起伏

创业筚路蓝缕,他回想,三十年前资讯不发达加上语言不通,产品损耗率高,品质参差不齐,无法如期交货,初期投资一亿五千万三年内全亏光,于是他出售中坜约一千六百多坪厂房,筹出九千万资金再投入泰国工厂,磨了三年营运仍不见起色。

「不能说倒闭就倒闭」,当时泰国厂员工已有三、四百人,肩负着数百个家庭生计及社会使命,他咬紧牙关到处寻找会做珐瑯锅壶的人才,四处碰壁之后心想,台湾的珐瑯产业用的也是泰国劳工,六年时间一到,这些泰劳必须回国重新续聘,便派人到机场举牌招募员工,一举找到十二名回泰国的劳工。

「这些员工都已经在台湾磨练六年,有技术水准」,他大胆起用这十二名泰国员工为干部,「一个教二十个」,营运渐有起色,彼时资金仍嫌不足,又再卖出位于复兴北路一层约一百二十坪的商办,转出五千万资金再投入泰国工厂。

「真的是很大的赌注」,这一次投资连他太太都出面阻止,「把所有钱投进去,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一九九五年挹注最后的希望,正好找到在珐瑯产业有多年经验的台籍总经理林进金操盘,营运逐渐步入正轨。

天公疼憨人,努力终得上天的眷顾,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泰铢大贬,一美元兑二十五元泰铢下探一美元兑五十元泰铢,当时出口货柜以美元计价,「一个货柜十万美元,就是二五○万泰铢,利润一○%计算,出一个货柜赚二十五万泰铢,加上泰铢贬值一倍,出一个货柜等于赚二七五万泰铢」,一个月出三十个货柜赚七、八千万,半年下来,过去所有的挹注全部回本,连贷款一并还清。

事业交棒二代 服务台商侨团回馈乡里

刘树添在泰国的事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十年为创业时期,在风雨飘摇中屹立,由亏转盈,第二个十年为黄金十年,每年获利皆成长,到第三个十年,他认为,自己年轻时从一千元开始起步,到现在赚了些钱,过程中起起伏伏,身心疲惫,便把事业交给三个儿子经营,自己退居幕后

虽是退隐幕后,三个儿子仍不时向老爸请益经营之道,他心想,「一直解危,恐怕阻碍孩子的成长,干脆到外面参加社团,让孩子自己做决策」,因此第三个十年,他全心在外服务台商侨团,公益回馈当地乡里。

一开始他加入扶轮社,后来成为扶轮社社长,随后创立泰国彰化同乡会担任创会会长,同时也是泰国拉加邦台商联谊会会长、高尔夫球队队长。二○一五年当上泰国台商总会长,原本一任任期两年,因其表现有目共睹,会员舍不得他卸任,高票当选再延任两年,二○一九年卸任之后,马上又被推举为亚洲台商总会总会长,于二○二○年七月上任。

跟进政府南向政策 为台商前途奔走谋福

刘树添担任泰国台商总会长期间,适逢蔡英文总统推动新南向政策,他跟着政府的政策接待来自台湾公私立机关、企业、学校的访问团,积极介绍泰国的投资政策及环境,成功协助20%以上的台商在泰国落地生根。同时鼓励泰国台商与国内信保基金合作,贷款金额达一亿美元,不但台商赴泰有充沛的营运资金,四年下来信保基金也有近二千万的获利进帐,可谓双赢策略。

台商许宝禄被刘树添的积极热心所感动,看到台商总会办公室仅有一百四十坪空间,连展示、国际会议的地方都不够,便主动捐赠在曼谷近五千坪的土地做为泰国台商总会的总部大楼,目前已完成过户手续,与当地政府争取后续的基础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刘树添在担任泰国台商总会长时期,与当时泰国大使童振源往来密切,一起讨论泰国台商事务,二○二○年五月童振源被总统蔡英文拔擢回国担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没想到同年七月刘树添接任亚洲台商总会总会长,上天巧手安排,两人又再度碰头,为海外台商的前途奔走谋福。

「他当委员长,我当台商总会长,一个星期到侨委会开好几次会」,刘树添笑着说,「委员长说要弄个办公室给我上班」、「好意啦!表示我经常到侨委会开会,互动很好」,强调自己跟童委员长关系密切,对于政府政策一定配合到底!

擘画「台商营运总部」 根留台湾 发展自有品牌

刘树添认为,亚洲台商到海外投资已二、三十年,生产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可惜很多都是帮欧美大厂OEM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因此上任亚洲台商总会长第一要务即是协助亚洲台商转型,发展自有品牌。

起初他循信保基金模式,建议侨委会成立「品牌发展基金」,台商可依此管道贷款筹措资金,举例来说,「A企业发展品牌需一千万元,自己出资五百万,品牌发展基金担保五百万,未来公司若有营收获利再以一定的比例乘数回馈基金会」,确保基金充裕可帮助其他的企业,然碍于政策法规,执行尚有难度,目前先与侨委会合作落实品牌教育宣导,促成「海外台商精品奖」选拔,鼓励台商由代工转型品牌,提升国际行销能力。

第二要务是积极擘画「台商营运总部」。刘树添说,海外台商技术能力扎实,成品及相关零组件已渐渐在地生产,唯关键原材料必须从台湾购买,但台湾未加入东协,中小企业在关税压力下,可能转向他国采购原材料,如此一来,「台商与台湾经济完全脱钩」,若能在台湾成立亚洲台商总部,可将研发单位留在台湾,发展自有品牌,以「台湾接单、东南亚生产」的营运模式,实现根留台湾的目标。

亚洲台商营运总部的构想一发表,马上引起台北市长柯文哲、新北市长侯友宜桃园市长郑文灿三位县市首长的兴趣,纷纷提出用地延揽总部在该县市设置,几番的会议讨论,目前最有可能落脚接近国门的桃园青埔预定地。

自许「全职的总会长」 深化台商与产官学互动

刘树添也透露,已有多家亚洲台商会员愿意回台投资,过去中美贸易战带动台商回流,政府顺势推出「回台投资三大方案」,许多大型企业及高新企业受惠,而东南亚台商多属传统中小企业,并不在三大方案内,盼政府有更多的奖励措施,像是五年免税、七年减半的税则优惠,吸引更多台商回台设企业总部。

刘树添在泰国的事业已交棒二代,无需担忧,一个月回一次泰国足矣,但疫情严峻,来回必须隔离二十八天,索性留在台湾。就任一百八十天以来,他至少参加二百场活动,几乎是一天一个行程,积极为台商寻找合作机会,像是与中正大学签署农业合作意向书,连结工业总会,加深海内外台商的交流,以及组团参访工研院,让台湾的发明专利有机会商转变现等,他笑着说,自己是「全职的总会长」,这一年会全心留在台湾,深化海外台商与本地产官学界的互动。

本文作者:洪宝山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068 1069期》)

《理财周刊1068 10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