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政策底、市场底 陆股后市可期

从疫情发展来看,上海新增确诊加上无症状患者,于4月13日达到2.5万的高点后逐渐向下,大陆的防疫政策转换为「动态清零」,也就是说,确诊者都是于隔离地区发现的,显示疫情已得到控制。即使仍有新增确诊,但上海从4月29日起已达到上述目标。若观察上海以外的地区,为了控制疫情,于每日新增确诊尚未超过100例时均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观察大陆货车物流指数,可以看到即使上海新增确诊从4月中旬往下,但是货运指数并未跟随反弹,直到大陆国常会表示要维持物流正常运行,货车物流指数才逐渐触底回升。截至4月底,货车物流指数约反弹到疫情前的92%,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关于疫情控管,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性,预估可望进一步舒缓疫情的负面影响。

大陆采取的动态清零,堪称全球最严格的防疫措施,若观察老年人口比重、第三剂疫苗施打比重、以及每万人ICU数量可以发现,大陆老年人口约14%~15%,第三剂疫苗施打比重约52%,每万人ICU数量约当二,和目前采取与病毒共存的国家相比,第三剂疫苗施打比重与每万人ICU数量相对偏低。预估要随第三剂疫苗施打比重提高,以及自产的新冠小分子药物于第三季公布临床数据后,防疫政策才可能出现较大修正。

随美国升息加速,亚洲货币出现不等的贬值,人民币从4月下旬也出现急贬。从过去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来看,无法解释过去人民币币值变化,认为出口数据才是影响人民币强弱的表现。4月基于担心疫情对于生产数据的影响,加上欧洲为大陆重要的出口地区,欧洲受到地缘政治紧张的影响,2022年经济将受到负面影响,上述数据均可能影响大陆出口表现,导致人民币出现急贬。

若参考政治局会议的表态,疫情对于生产或是物流端的最大冲击可望过去,考量到人民币交易仍属于管制的市场,预估后续再出现快速贬值的可能性并不高。

从宏观数据来看,4月官方制造端与服务端PMI分别为47.4与40,较上个月下滑了2.1以及6.7,已看到疫情对于PMI数据的影响。若根据各省分占大陆GDP的比重,以及3月以来物流指数降低的幅度,以及预期疫情最大冲击已经过去的假设下,预估大陆第二季GDP年增率为2.6%。

从资金面来看,随疫情对于物流影响性逐渐趋缓,4月最后一周深沪港通北上资金转卖为买,整体4月份北上资金买超人民币(下同)19亿元,逆转了3月份卖超407亿元的资金外流。

从企业获利来看,大陆2022年第一季主板企业获利约成长4.4%,创业板排除了生猪养殖的温氏约降低了7.5%,其中创业板主要受到新能源相关公司财报不如预期影响。其中宁德时代因为涨价与原材料上涨的时间不同步,套期保值等影响,第一季获利衰退42%。

从事逆变压器的阳光电源也受到电站递延认列营收以及销售费用大涨影响,第一季获利衰退2%,整体第一季板块获利以原材料如有色、煤炭等表现较为突出,受疫情影响预估大陆企业获利低点将出现于第二季。

大陆疫情对于生产端最大干扰可望过去,但美国加速升息以及缩表对盘势仍有影响,预估第二季大陆股市仍处于市场筑底阶段,进入下半年企业获利脱离低点,外围市场干扰退去后,整体指数向上空间的机率才可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