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听声音「大小声」助听器也没用 医从「耳漏」找出走音元凶
一名70岁婆婆与先生和女儿前就诊,主诉听力时好时坏,且耳朵有分泌物,也就是俗称的「耳漏」,就算戴了助听器,听力也无法完全改善,经检查发现有慢性中耳炎及耳膜破裂,经手术治疗修补耳膜,1个月后左右耳已不再有分泌物,听声音也不再忽大忽小了。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60岁以上的听损长辈,占国内听损人口75%,依人口比例推估约有300万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研调查发现,听力退化加速大脑老化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失智风险较正常听力老人高1.24到1.27倍,随着听损程度越重,风险也越高,成了当今社会亟需正视的议题。
收治患者的林口长庚医院耳鼻喉部耳科主治医师胡志宇表示,耳内绒毛细胞约会在40至50岁左右出现功能上衰退,当听力掉到40分贝,会开始有听不清楚的症状,尤其在嘈杂环境辨音度会降低。但除了自然衰退外,耳漏、慢性中耳炎、肉芽性中耳炎、胆脂瘤等问题,也是造成增加老年性听损的元凶。
当听力受损,声音传送到大脑讯号变少,脑部听力运作较费力,就会自动重组或补偿,也较容易听觉疲劳。因听力变差影响沟通或造成误解,也会导致人际关系变差,或拒绝与外界接触,缺乏脑部刺激,因而加速退化,亦会影响健康,如忧郁症、失智症,建议若观察到长辈出现听不清楚,或者耳朵有异常分泌物时,就要尽快就医检查。
▲听力检查资料照。(图/记者严云岑摄)
胡志宇表示,听力问题可在耳鼻喉科门诊借由纯音听力检查及鼓室图做初步判断,最常见的是老年性听损,而纯音听力检查可发现典型的高频听力损失较严重,此时适当的听力辅具可以让病人重获听力。
目前听力辅具种类众多,根据病人听损严重度、配戴方便性及美观等有不同选择。噪音性听损者常在4000赫兹频率,如汽笛高频声音发现较严重的听力障碍,在噪音环境下配戴耳罩、耳塞可避免进一步之听损,若已造成沟通障碍,也可能需要听力辅具的帮助。听力受损不只是影响听力,亦会影响生活品质、安全及健康。胡志宇建议,若发现听力受损应尽早介入,避免听神经萎缩、语言听辨能力变差,导致辅具使用效果有限,因此早期诊断,适当的辅具协助可以增进老年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