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为何容易偏头痛?医揭原因:太会忍了
偏头痛虽不至于致命,但却影响生活品质甚钜,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将其列为年轻人失能疾病第一名。(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28岁许小姐,头痛病史7年,每次严重头痛发作时都伴随头晕恶心,就诊过许多医院急诊做过多次电脑断层,都告知并无异样。然而,头痛仍然持续发作,到现在必须天天服药仍然无法完全缓解;许小姐担心是否有其他病变,要求医师做进一步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还是正常……
偏头痛是一种疾病 常好发在年轻女性身上
偏头痛是一种病,不像头痛只是一个症状,严重发作几乎难以上班或上学。依据北荣王署君等调查,15岁以上盛行率约9.2%,如果包含儿童或青少年,全台约有180-200万人口患有偏头痛。由于常发生在年轻女性,且以20-50岁居多,而女性忍痛耐力强,不到最后关头通常不愿就诊,也因此近来慢性偏头痛有增多的趋势。
每月发作大于15天且症状持续3个月即是偏头痛 不正确服药观念恐加重病情
当每月头痛发作大于15天,其中8天有类似偏头痛样的恶心、呕吐、搏动疼痛感,且连续大于3个月,就是慢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约占2%,全台约有4万人承受慢性偏头痛之苦,或到处看病,或寻求偏方。然而,不正确的服药观念,如有痛吃不痛就停药,或天天服用止痛药/水、过度忍痛、医师诊断不正确、生活压力、气候温差等,通常是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稻草,让头痛变得难以承受。
台湾头痛学会理事长、奇美医学中心全人医疗科主任暨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林高章指出,对于慢性偏头痛病人,目前除了口服药物,如神经稳定剂、乙型阻断剂、三环抗郁剂等外,肉毒杆菌注射也于今(109)年2月起经健保署核可使用;由于肉毒杆菌注射需要在头部31处注射155-195单位杆菌素,阻断兴奋神经物质传递以达止痛效果,因此需要专业技巧及认证,且须事先健保审查通过,目前仅限神经内、外科医师方可执行。
此外,2018年美国FDA通过4种类似标靶药物用于偏头痛的治疗。这是一种偏头痛主要神经传导物质CGRP(calcitonin-gene related peptide-抑钙素基因相关胜肽蛋白)抑制剂,国际上核可的4种药物之中,台湾引进两种,一种为受体(receptor),一种为配体(ligand),这两种药物在国内数家医疗院所都参与过跨国临床研究,疗效类似,成果不错;通常每月一次皮下注射,需连续注射6-12个月,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引进使用了;不过,由于健保尚未给付,目前仍需病人自费。
林高章强调,偏头痛虽不至于致命,但却影响生活品质甚钜,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将其列为年轻人失能疾病第一名。因此,了解偏头痛的发生,避免诱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虽是老生常谈,却是预防头痛恶化的不二法门。然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需要注射该类药物,如果生活作息规律、医嘱规则服药、适度运动改善体质,约6成病人可以得到缓解;而慢性偏头痛病人经由适当药物及卫教,自我调适、减压、生理回馈机制,也有机会减少频率及头痛强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