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打球最怕十字韧带断裂 该开刀还是复健?

爬山、打球要小心十字韧带断裂,难预防且严重恐再也站不稳。(示意图/Shutterstock)

运动伤害很多,但有一种运动伤害,不论是对一般人或是运动员都是梦魇,那就是前十字韧带断裂。

还记得跆拳道好手苏丽文在2008年北京奥运奋战的身影吗?在第一场对韩国队时就已经受伤,之后她负伤继续比赛,在最后一场比赛时跌倒11次,败给克罗埃西亚选手,还必须由教练搀扶才能下场,奋战精神令人动容

跆拳道好手苏丽文讲述比赛时受伤的情景和复建的过程。(图/台湾复健医学会康健杂志提供)

「断掉的那刹那,我听到啪的一声,然后就跌倒了,」苏丽文回忆,受伤后,她每踢一脚,小腿就好像要断线飞出去一般。那时候的队医林口长庚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瀛洲指出,当时已猜测苏丽文的前十字韧带已经断裂,但为了选手信心,加上苏丽文可望继续比下去,所以没跟她说实际情况,还请她尝试踢靶。苏丽文回忆笑说:「林医师没当过拿靶的人,所以我一踢他就飞出去了。」

●前十字韧带断裂是什么?

前十字韧带的功用是连接大腿和小腿的骨头,防止小腿往前移位,如果没有十字韧带,膝盖就可以像木偶往前弯曲。

坜新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林颂凯指出,在台湾,平均每天有10~15人因十字韧带断裂而开刀,且数字仍逐年攀升,「一般来说,愈激烈的运动,就愈容易受伤。另外女性伤到十字韧带的比例约为男性的4倍,原因与肌力耐力有关。」

●前十字韧带断裂要治疗吗?

前十字韧带断裂或受损不只会出现在像苏丽文这样的职业选手上。康禾复健科诊所、新北市立土城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陈渝仁指出,一般人打篮球羽球这类需要急停、跳耀着地后立刻跑动的运动,爬山时不小心踩空或是外伤,例如车祸或开车时紧急煞车,膝盖撞到方向盘后面的塑胶壳,都有可能导致前十字韧带受伤。

「据统计,累积型的前十字韧带受伤,比竞技时受到外力撞击而断裂的比例还要高,例如每周固定打羽球,因为韧带会长期疲劳而受伤,如同橡皮筋太久会弹性疲乏断掉一样,」陈渝仁说。

不过,运动员因为运动强度或碰撞较剧烈,因此往往是直接断裂,而一般人可能是扭伤或撕裂。要提醒的是,前十字韧带受损甚至断裂,对于日常走路功能影响不大,因此很多人已经扭伤或撕裂了,却因状况不严重而忽略就医。

「这其实很危险,」陈渝仁指出,如果是直接断裂,会出现血肿发炎疼痛,有时还必须用针筒把积血抽出,但扭伤或撕裂可能只是单纯红肿消炎后跟常人无异,也不会影响走路或轻强度的跑步,但这么一来,可能会影响之后的动作,「因为大腿和小腿缺少了韧带的连结,所以无法维持膝盖动态及静态的稳定,例如走路或蹲下时可能有不稳的感觉,严重甚至可能因协调稳定度不佳而跌倒。」

林口长庚医院骨科部暨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邱致皓也指出,前十字韧带受损常伴随半月板磨损,一定要治疗才能避免半月板和软骨受到二度伤害,且能降低关节退化的机率

●不论是否要开刀 持续复健练肌力最重要

前十字韧带断裂比较不容易像一些运动伤害般可以预防,陈渝仁指出,做好暖身伸展运动会帮助,而最有帮助的是练好核心肌群还有下肢肌力及稳定性,让身体更有力量和缓冲力去抵抗外来的撞击、或是减少韧带的负担。

至于需不需要开刀,则要看实际状况。陈渝仁指出,若是已伤及半月板或内侧副韧带,那么复健科医师会转诊给骨科医师,由骨科医师评估是否适合开刀。邱致皓指出,一般而言,前十字韧带重建后约有50%~65% 的人可以回到受伤前的运动状态。

若是没有伤及其他组织、仅单纯是前十字韧带受伤,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除了肌力及平衡协调性训练,也透过超音波导引注射高浓度自体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或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韧带增生,「经过治疗,大部分都能够恢复业余或一般人正常跑跳的功能,」陈渝仁说。

但无论是否开刀,复健绝对不可少,而且一受伤就要接受轻强度的复健。在临床上,很多人以为手术万灵丹,只要开刀就会好;也有不少人觉得复健辛苦又耗时,开刀比较快,「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事实上,不管开不开刀,都要做复健,而且复健的时间最少需要1年,」林颂凯说。

林颂凯指出,曾有研究发现,不管从疼痛程度、生活品质、运动能力的恢复,及日常生活的恢复程度等指标来看,受伤后立即接受重建手术,效果并不会比先做复健训练的效果好,「而且先接受复健训练那一组,后来只有一半的人需接受重建手术。」邱致皓也指出,受伤的当下并不会立刻手术,而是等大约3~10周后才手术,这段时间就是复健的最佳时刻。

苏丽文更能感同身受。她说,前十字韧带断掉后,天气寒冷膝盖仍会肿胀、无力,这时就知道肌力训练需要加强,而且肌力有助于缓解症状。而她在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后,持续复健至今,「前十字韧带损伤,复健是一辈子的事,」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