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篇-闽、鲁破冰 推广成效待观察

山东福建两省二○一四年开放异地高考。(新华社

山东、福建确定2014年试办异地高考,有人认为两地不是人人抢破头的京沪地区,推广价值大打折扣;不过也有人认为,正因为两地推行异地高考阻力小,才可能成为全大陆破冰者。

异地高考为何变成一个敏感词?关键是,大陆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沿海优于内陆、一本优于二本、本科优于专科公办优于民办……),优质大学林立省市如京沪居民,担心教育资源被「外来者」分掉,对「异地高考」几乎是一面倒反对;京沪之外的省市要开放「异地高考」也不容易,同样要经过内部不断争议,才有勇气做出这项破冰之举,目前已有山东、福建走在前头。

湖北去年提案惨遭夭折

今年3月,山东开全大陆先河,率先允许外地考生2014年起参加山东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这项破冰之举,顿时引发广泛关注,因为此一制度改革不仅关乎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还涉及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博弈。

「在山东率先推出异地高考政策之前,教育厅内部并非一种声音,也是争论不断,」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司金贵说,毕竟此前全大陆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推出这项政策需要很大的勇气。

事实上,湖北省才是第一个酝酿「异地高考」的省份。去年7月,湖北省公布《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外地生只要在湖北省高中读完三年,均可在湖北参加高考,2009年入学、2012年毕业高中生就可适用。

不料到了10月,湖北省又发出一项公告,宣布只有「常住户口」才能在湖北申请报名,「异地高考」政策形同夭折。

公平竞争得先摆平特权

山东的情况和湖北差不多。第一,「异地高考」需求迫切:2011年山东省就读国小、国中农民工子女74.51万人,比上年增加10.65万人,「异地高考」势在必行;第二,山东省没有国家级的明星大学,本省考生必须激烈竞争,经过一番「同室操戈」,才能抢到外省市优质大学名额,因此本省户籍居民不愿外省学生加入「搅和」。此外山东省内也对某些城市分数线优惠,开放「异地高考」后第一件事就是全省统一分数线,更能公平竞争,但得先摆平既得利益者,这种情况大陆其他省市也有。

不过山东省比起大陆其他省市更有试办异地高考的「优势」。第一,山东不是人口流入大省,人口流出多于人口流入。第二,历年高考山东的分数线在全大陆几乎都是最高,外地人看到山东学生读的辛苦,除非迫不得已,否则都不想把将孩子迁至山东就读。第三,山东这几年高考人数下降,2008年山东高考人数78万,去年高考人数57万。这三因素使得山东办起异地高考比较没有压力,更能推进改革。

因此有人认为,山东虽是第一个推广「异地高考」的省市,但它并不是人人抢破头的京沪地区,推广价值大打折扣;不过也有人认为,正因为山东推行「异地高考」阻力最小,才可能成为全大陆破冰者。

福建的情况也很有示范效应。本月8日,福建宣布2014年起,凡在福建读完三年高中的非户籍考生,都可在福建参加高考并录取福建各大学。统计显示,福建2009年已接收58.09万名国小、国中外来工子女,比上海的47万还要多。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这么多外来工子女,福建能不设置监护人条件,完全根据学生学籍开放异地高考,其他省市有何理由不能?

福建能其他省市为何不能

熊丙奇表示,持平来讲,福建和山东一样,都是二三线省市,本省户籍考生近年渐减,高考录取率持续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多,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好好协调,开放异地高考之后竞争不会更激烈。这些条件其实很多大陆省市也都具备。

日前大陆教育部长「异地高考」三条件说(家长工作稳定有住房保险,学生在迁入所在地就读,城市发展需要这个行业)引发争议,福建和山东的条件则相对宽松。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重申,只要在闽完整读完三年高中,都可在福建参加高考,政策方向不会改变;山东设定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应有山东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部是在山东参加考试的,且成绩全部及格);二是父母至少一方在山东有固定工作和住所,山东省教育厅补充,「固定工作和住所」应该不是指一定要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