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冲击面面观系列一-台湾应慎防掉入技术性贸易障碍的地雷

编按:东协加中日韩纽澳15国的RCEP协定正式签署,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的超级经济圈的成形,对台湾会有什么冲击?对台湾的产业又有什么影响? 虽然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始终轻描淡写的强调影响不大,但不少产业界领袖金融业龙头,却又对RCEP带来的冲击忧心忡忡。 兼听则明!或许,在我们多看一些客观专业的名家论述后,就可以了解这个超级新势力的形成与效应,乃至形成因应困局的具体策略行动。 这也是我们推出此一系列论述的缘由。也希望这一系列专论的推出,能对思考RCEP新局读者们有一些帮助与启发。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协议,对于没有加入的台湾而言,无异形成新的对外贸易壁垒。台湾除了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之一,一直都不在任何有效运作的区域贸易整合之内,也因此,逆境一直是台湾企业长期生存的实境!但台湾厂商至今仍能练就一身功夫,不断地面对恶劣环境精准布局全球市场,带动台湾经济持续成长。

RCEP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产品关税,将因正式签署而启动调整,估计未来十年将自目前的各种税率,最终降至零。然而,关税调降只是RCEP整合的第一步,对台湾来说,更重要的是后续的统一智慧财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及政府采购等大议题与大商机,除了RCEP将给予较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这些大议题也都是台湾较不熟悉的项目,推动多年至今仍缺乏系统性的标准建置,台湾法律、法规国际法则的一致性更需要加快整理,否则就是台湾自已掉进技术性贸易障碍地雷

基于制造成本考量、放眼全球市场,台湾企业过往把经营重心放在中国大陆,RCEP可说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贸易集团,符合中国确保大陆境内供应链稳定的利益,然而中美贸易纷争的风险未曾停过,跨国企业先前已在寻求「中国+1」的发展模式,RCEP祭出原产地规则后,企业更会把「中国+1」战略布局奉为圭臬,眼光精准的台商更会明白因应策略。

台湾厂商向来能因应自我条件的艰困,即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最适分配,两年多前中美贸易摩擦激烈时,台湾向大陆台商招手迁移回台,台商事实上是在进行布局的分散、供应链的重组,并未放弃过中国大陆市场,重返台湾也只是顺应形势的新落脚地点之一,东南亚亦在台商分散布局的地点之中,RCEP的谈判一直进行多年,厂商对于新秩序形成想来心里亦已有谱,绝不会因为今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的消息,才开始想或担心。

厂商亲临全球市场,经常在变动中对抗一切,台湾是业者总部、台商的重要后援基地,政府应该作好备粮养兵的重责,不仅把台湾的基础建设作好、人才培养至国际水准,协助厂商「立足台湾、放眼世界」时需要的重要资源。以人才为例,国际间目前需要的是AI、云端及大数据等,台湾的大学院校课程或在职教育就应该特别强化这部分,目前台湾普遍发生大学教材和实际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这些都应该加快调整,经由适切的培育行动把台湾的人才实力发挥出来,提供厂商在国际上一较长短。

近年来整体环境变化很快,尤其,去年此时完全没有人想到,2020年竟是人类史上最大篇章,但如果把心思一直纠结在现在的疫情与纾困上,甚至RCEP带来的贸易壁垒细项困境上,恐怕是怎么追究都追究不完,反而失之繁琐的因小失大。

因此,现在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把眼光放远,前瞻未来十年的全球局势,把困难处理的智财权、清真市场认证等基本功,现在都由政府和厂商一个个地完成,提升自我附加价值,跨大步融入出口方的市场与文化,这才应是我们在面对新的冲击来临时,最该做的功课。(陈碧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