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童子贤:票房只是仪式 我重点在播种
▲和硕集团董事长童子贤提到拍摄的纪录片时笑容满面,他自认「开心」是赔钱拍片获得的最大好处。(图/商业周刊/摄影曾千倚)
采访整理/单小懿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生意没人做,」和硕集团董事长童子贤颠覆了这句话。
他投资拍摄文学家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二》上映进入最后一周,7部纪录片全台总票房近400万元,总观影人次近2万人;这个数字比《看见台湾》一日的票房还少。
《岛二》包含7位作家的纪录片,总拍摄成本近4千万元,加上行销成本400万元,但票房收入须跟戏院五五对拆,等于实际收入不到200万元;时间成本不计,投报率仅5%。
相较于童子贤的纪录片票房,和硕集团年营收破兆元,单单2015年12月,营收1,157亿元,换算成工时是每小时进帐5亿6千万元。
或许「钱」对童子贤来说不是问题,纪录片投资只是零头,但他不单烧钱,从选择主角、开拍说明、进度掌握到宣传全都参与;对他而言,时间比金钱更是稀有资源。
为什么一位兆元董事长,还要投入时间、金钱做这档「赔钱生意」?
有几百万的票房,代表有几万个人为了诗、小说特别来看电影,某些程度就有几万人受到薰陶和感染。
重点是有人播种,种子会在,所以现在不用急着看票房。华文世界一直缺少记录作家的影像作品,我曾引以为憾。早期透过纸本阅读带来很多、很丰富的创作,带领我们长大,这些东西值得推荐给网路世代。很多年前跟伙伴们寻寻觅觅各种方式,不只做文件搜藏,最后导引到介乎半剧情、半纪录的文学电影,用新媒体赋予它更丰富的面向。
我不很在意此时有多少人进电影院看,我在意的是向大师致敬、向年轻人引荐,这不能用数字和金钱的数量来衡量。
文明是靠累积,无法计价
如果侯孝贤没有在坎城得奖,这半年大家会讨论《聂隐娘》吗?之前他拍了《咖啡时光》,有人讨论吗?因为得了奖,大家才注意到。
李白只要一管毛笔和一张纸,可以流传一千年。但他如果活在现在老早饿死,因为版税收入不够吃三年。那李白、杜甫对中国文学重不重要?你文化部编一年预算,也买不到一个李白或杜甫。
经验被唤醒,就会产生力量
另外是个人的经验。比如说我15、6岁读台北工专曾做过校刊总编辑。大约15、6年前,我做一个重要的厂商代工生产,有7、8个关卡过不了关,其中有一个是印刷出问题。
这家厂商对印刷质感是世界级的挑剔,当时近年关,我不过年直飞昆山工厂跟师傅请教,1、2个小时后开始上手,48小时搞定,我自己也很讶异。学生时代的记忆就这样被唤醒,然后连接起来解决了问题。
如果曾经有感动,暂时忘掉也没关系,就是因为曾经有人播种,影响还是在,不是生活的主轴也没关系,不需要24小时、时时刻刻都占用时间资源。
即使现在非主流,也别看轻
又好比刚创业,同行都用影印机印几页当技术手册,我自己包办技术手册,一本好几百页,有封面、套色印刷。同行主机板前辈嘲笑:「你以为你们是世界级的公司啊?手册做成这样。」可是我们真的3、5年不到吃下全球3成市场,成了世界级的主机板公司。
这个世界不被了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急着一定要被了解。
■ 长荣集团张荣发辞世》幺子忆严父:爸爸早期跑船好几个月才回来,我们不像一般家庭感情融入
■ 台湾餐饮业「自我毁灭」之路:连五星级饭店,都变成疯狂吃到饱餐厅
■ 钱包变形、收据钞票放一起...?想变有钱,你的钱包不可以有这5个迹象■ 年终尾牙要到了,12星座「偏财运」前三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