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龙头市值1周蒸发345亿只是开端?保险业3困局

寿险业去年汇损千亿元,又调高宣告利率抢市,金管会主委顾立雄(面对镜头者)要求业者报告说明。(摄影/杨文财)

文/马自明

美国寿险新契约保障额度是台湾的7.38倍

从去年到今年第1季,台湾寿险公司的损益,比坐云霄飞车还刺激。去年因股、债、汇市震荡,到12月底整体寿险业「净值」损失及「摊销后成本(AC)」项下未实现损失高达新台币7381亿元,相当于高铁造价的1.6倍,史上最惨。

但到今年初股市反弹,3月底,国泰新光中寿等寿险公司又指出,帐上的未实现「损失」,又逐步转成未实现「获利」。

7千亿元上下的震撼教育,吓坏保户,也吓坏股东。台湾主要寿险公司,因去年汇损缘故,今年多发不出现金股利股价跟着下跌。单以寿险龙头国泰金为例,自3月21日至3月28日,市值就蒸发345亿元。

但,你以为寿险风波暂告段落了吗?其实藏在台湾寿险公司背后,是难以解决的3大关键困局,保户恐怕再也没有高利率的「超杀保单」可买,股东也不能再误将寿险股视为「高成长股」。

困局一》新会计准则上路赔钱卖高利率保单时代结束

第一个困局,是号称「魔王级」的新国际会计准则IFRS17。「连资深会计师都觉得难懂!」安侯建业执业会计师钟丹丹表示,该会计准则复杂度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保险业「损失要马上认,利益要分年摊」。

简单来说,现行的会计制度保险公司向保户收到钱,就视为收入,只须提存准备金;但新的会计制度,保险公司必须检视每一笔保单的赚赔,赔钱要立刻列入亏损,赚钱则主要按照保险期间,分年认列。

所以,保险公司因担心财报难看,将不愿意再卖赔钱保单,「超杀保单」将可能销声匿迹,想买都买不到;而获利也因切割成数年认列,难以出现爆发性成长。

新会计准则已成为全球各保险公司的头号麻烦,而且避无可避。

韩国为降低新会计准则冲击,预计增资逾新台币1兆元,相当于台湾一整年保费收入的逾3分之1。此新会计准则台湾将在6年后上路,不到4年内要全部就绪,各保险公司都如临大敌。

困局二》金管会出手靠外币保单冲业绩成效有限

为在新会计准则上路前抢市占率,又为避免汇损压力,保险业者想出两全其美的招数: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各家业者纷纷调高部分美元保单宣告利率,达到4%甚至以上,以高利率吸引保户进场。

投资基本定律是:高风险,才有高报酬(高利率),但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只有2.4%左右,保险公司若不「涉险」,投资较高风险的商品,则做不到承诺保户的4%利率。

因此,金管会主委顾立雄直呼「夸张」,直言宣告利率太高,要求各保险业者提出说明。

但寿险业主管嘀咕,金管会管太多!根据《保险业办理国外投资管理办法》,保险业可投资「BBB+」等级以上的债券,符合条件的保险业甚至可投资「BBB-」或「BB+」的债券,目前美国BBB级债券殖利率为4%。

「台湾的确找不到4%的商品可以投资,但国外有!」寿险业主管指出。而且,如果美国债券市场是大海,台湾就是小水坑,规模不到美国的130分之1,10年期公债殖利率也只有3分之1。

因此,台湾保险业一窝蜂把钱放到国外,比率高达保费收入的近7成,目的就是赚取较高的报酬率,以及更好的流动性。

为何邻近台湾的韩国保险业,海外投资比只有8.3%?国泰金总经理李长庚对外解释,韩国不但10年期政府公债殖利率比台湾高出1.5%至3.8%,且规模是台湾的6倍,但韩国保费收入却比台湾低,韩国保险业不必到海外冒险,43%的保费都投入政府公债。

他认为,台湾保险业到海外投资,创造报酬率,带回给台湾保户,「海外投资(的本事),台湾比韩国先进很多,」「钱放在银行收益相对低,保险业透过海外投资拉高收益(编按:台湾的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仅约1%,但美国1年期公债殖利率为2.4%)。」

但台湾保险业者去年踢到了大铁板,主因是前进海外投资的保单,大多是新台币保单,也就是把新台币换成外币,再投资外币商品,不但可能产生汇兑损失,还要付出避险成本。

于是,保险业者才改走另一条路:直接卖外币保单。外币保单直接用外币投资,不必再承担汇率风险,因此各家皆把「冲刺外币保单」当成今年业务重点。新光金副董事长李纪珠即表示,今年外币保单的占比要再提高10个百分点。

然而,冲刺外币保单最佳方式,就是提高宣告利率,喊得越高,保户就容易掏钱买,这又跟金管会的政策抵触。

「我们是请保险业者说明,不是要处罚,」金管会保险局副局长张玉𪸩解释。但在金管会明示、暗示下,寿险业的宣告利率只敢退、不敢进,中寿已在3月初调降宣告利率至4%以下。

如果宣告利率只降不升,保险业既因担心避险成本及汇损,减缓销售新台币保单,也不容易冲刺外币保单的市场,今年将业绩难做。

困局三》国人观念难改偏好储蓄险更胜保障型保单

「国泰人寿从2012年起,开始走保障型保单,放弃既有市占率,」李长庚在法说会上表示,事实上国寿也要求业务员,平均每月至少要卖出1张保障型保单;而李纪珠亦指出,台湾应借镜日本,朝保障型保单转型。

为什么他们都想调整保单结构,转以保障型保单为主?主打保障型保单的保德信人寿策略长邢益华指出,销售储蓄险的保险公司为了市场竞争,提高对客户的回报利率,可能影响公司本身的获利。

其次,储蓄型商品的缴费年期和存续期间较短,当市场出现更高利率保单时,客户可能在期满领回,或甚至中途解约转买其他公司保单,造成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不稳定。

不过,台湾人平均1年缴的保费高达新台币15万5千元,比美国高出约18%,但若以个人寿险新契约平均保额来看,美国却是台湾的7倍以上,这是因为美国的保障型保单比率高于台湾。

保障型保单「叫好不叫座」,以国寿来看,2017年纯保障型保费收入只有约90亿元,是总保费收入的85分之1,但国寿创造的市占率,却是保德信人寿的44倍。要改变台湾保险市场「重储蓄、轻保障」的结构,是条遥远的路。

「台湾保户买保单不是为了保障,是为了理财,」保经公司高阶主管直言。站在保险公司角度,1张储蓄险1年缴数万元,但保障型保单1年不过几千元,前者对大型保险公司的市占率、收入贡献,高于后者。

高饱和市场榨不出奶将降业务佣金,甚至裁员

分析师常以「初年度保费收入」评量寿险公司的业务动能,如果保险公司卖较低利率的保障型保单,保费收入将降低,不易从高度饱和的台湾保险市场再「榨出牛奶来」,股价便往下降评。

在保户需求及股价的考量下,多半保险业情愿提供保户更多高利率的储蓄险,也难以销售更多保障型保单,造成台湾民众「保费缴很多,保额却很低」的怪现象

当新会计准则上路,金管会又严管保单利率,多数保险公司不易调整保单结构,3道难题围堵,某保险经纪公司高阶主管指出,保险业除非不在乎股价和获利,否则为维持获利,剩下「降低成本」一途:一是降低业务员的佣金,回馈给保户,拉进更多保单;二是裁减业务员数量。但不论何种降低成本的方式,都非长久之计,长期困局难解。

※本文刊登于《商业周刊》1638期,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如果房仲说出「这句话」,代表你出的买房价,已经很接近屋主心中的成交价第一次卖车,却被老鸟拖到厕所揍一顿...总经理的告白:谢谢前辈教会我,不要用「学习」的心态做生意双薪教师夫妻却兼职司机补贴家用...一个当不起首购族,在矽谷「工作到累死」的实例处女、巨蟹可能成为新主管手下红人!12星座4月运势解析,工作运前三名是...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全家到医院集合...嫁给独子全职主妇,写下婆婆中风后的失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