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砸2亿给米吹冷气! 年营收40亿的米商龙头
▲家族成员每天11点都会齐聚一堂,现煮现吃当天要出货的米,只要口味不对劲,就会送回南部工厂找原因,这个习惯已经传承30年以上。(图/商业周刊/赖建宏摄影)
文/林洧桢
一个产业,市场需求萎缩,销售量掉了将近一半,该如何逆势突围?
根据农粮署统计,1984年到2016年,台湾人均食米量从每年吃掉超过84公斤的米,一路跌到只剩44.5公斤,几乎腰斩。
身为台湾米商龙头的亿东企业与其自有品牌三好米,除了占全台供应量达15%以上,过去10年间,以年年赚钱且每年约2%到5%的营收成长,将年营收从2008年约30亿元,冲上2017年约40亿元的历史新高水准。
从瓦城、胡须张到摩斯,都找亿东买米,它是如何逆势突围?关键就在于不断精耕的「科技制米」布局。
亿东位于嘉南平原上的工厂,远远就能看见好几座有十几层楼高、用来防止稻米老化的巨型稻谷冷藏储存桶并肩而立;走进工厂内,糙米的碾米管道间,就采用负压无尘室的门禁管控,隔绝外界污染源。
生产过程中,不只白米的亮度能依客户需求调整,还可以用特殊光照,自动挑出对人体有害的偏黄、偏黑等米粒;就连搬米这种粗重活,现在都有机器手臂代劳了。
亿东是由5位兄弟联手创办,「家族成员本来早就分家,开枝散叶到全台各地经营米的上下游生意,但大伯创业后,我的父亲与其他兄弟认为,必须团结,才有力量,所以把资源整合起来,一起创业。」亿东企业二代、执行董事陈信佑说。
这样一个团结的策略,让本就掌握云林、彰化一带最主要稻米产区的大米商亿东陈家,除了稳定的稻米供应量外,也具有完整的销售策略。
家族内部有每卖一包米,就提拨一定金额做广宣的内规,因此它是米界罕见每年行销费都达数千万元的广告大户;另一方面,又从稻米收购、碾米、制米、运输、贩售到行销等,直接形成上下游一条龙优势,成本比同业低上一成。
虽然如此,仍无法改变市场日益萎缩。约在1996年,亿东完成帐务电脑化后,从营收报告发现,过去占营收达9成的一般消费者购米需求,已经锐减至少2成,而且原本畅销的2公斤包装米,也不再热卖。他们从数据发现,消费者从在家吃饭转为外食,各式餐厅不只变多,而且订单正在变大,是一个机会。
如何领先?砸2亿给米吹冷气保鲜
当年亿东陈家认为,只有客制化服务才能与店家有更稳固且长久的合作关系,他们开始思考:「什么米能让卤肉饭更好吃?什么米能让泰国菜更好吃?」因此,约在十多年前就主动找上台中农改所。
胡须张公关经理林振益指出,攸关卤肉饭品质好坏最重要的就是米,因此同样买台梗9号与台南11号两种米,不只有要求一定要新米,还有一定的黄金混合比例,交货有含水量等标示的产销履历还不够,还会主动不定时抽样送验确保品质,甚至只要有混米比例不对,导致口感走味的客诉,就会砍单,林振益说:「我们买米不讲价格,只看品质,而三好米就是我们极少数长期稳定合作的供应商。」
但亿东在这之后,继续深耕契作、设备的进化,才是让同业追都追不上的竞争门槛。
「当我们想着要保存新鲜米最好的口感,不要放久就变质,因此投资2亿元,引进能避免新米老化的3千吨低温冷藏桶时,我记得还有同业跑来笑我,问说『你们是有钱没地方花吗?』」陈信佑说。除了刚收割完第一个月的米直接销售外,其余几乎所有米都会存放进这种从日本引进,「让米吹冷气」的储存桶,保持新鲜度。
去年,亿东又买下5甲到6甲土地,准备在台挑战日本已经出现的一人米工厂。除了要控管品质,米业长期缺乏年轻新血进入的人才断层,也是一大主因。它同时也在酝酿,协助传统小米店变成无人店铺的新革命。
【更多报导】
「一开始想说降薪就好,实在太天真...」一流大学毕业,58岁课长被裁员,最后到超商打工
吴淡如:到了40岁,还告诉自己「再撑一下」,代表你没学会「人生取舍」
法律系毕业,却签下赔7个月租金的不平等条约....一个夜市摊位承租启示:学上当,要趁早
「一开始,只是熬夜会胸闷...」女大生感冒挂急诊,竟得淋巴癌...内科医师:恶性淋巴瘤5大症状
狮子让竞争对手刮目相看、巨蟹获长官肯定!12星座4月运势解析,工作运前三名是...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586期。※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