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下一站,慈善公益列车在台湾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及股神巴菲特不但是世界有名的富豪,更是伟大的慈善家,两个人皆公开宣称未来将把生前的财富半数捐给公益团体。尤有甚者,为了宣扬此一慈善理念,更计划本月底联袂前往中国大陆,举办「慈善中国行」活动,广邀大陆50名富豪担任嘉宾,共同加入推广慈善公益的行列。历经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台湾社会亦培育出不少有钱的富豪,挤进世界的排行榜。我们深切期待这班「世界慈善列车」的下一站能来到台湾。
据报导,中国大陆受到邀请的富豪反应不一,差异很大。有些人断然拒绝,认为行善无须公开表态;有些人审慎垂问细节,深恐现场可能遭遇被要求捐赠的难堪;有些人则不但慨然允诺参加,并且先一步宣布亦将随同盖兹与巴菲特二人,捐出其财富做公益。其实,这些被锁定的对象,都是顶级的有钱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具有指标性的重要意义,代表中国大陆富豪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对未来影响深远,而这毋宁才是盖兹与巴菲特举办这场活动的真正目的。
人类的捐赠是一项错综复杂的互动行为,社会学家把它解释成为「利他」的动机,经济学家则把它看成是「自利」的选择。从前者论,捐赠是一项值得推崇的人际关怀价值;就后者言,捐赠则系一项追求私利满足下的理性决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于捐赠的政策主张与价值判断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尤有甚者,其中还会涉及到文化观点的问题,东西方不同社会对待捐赠的态度与做法往往有很大的出入。盖兹与巴菲特开着西方思潮的列车,勇闯东方这个最古老的国家,希望能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藩篱。实际成效如何,固犹待观察,但其充满理想与无我的勇气与执着,着实令人敬佩。
日前,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已经给予了正面回应。陈光标在公司网站刊登一封信指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将「裸捐」,亦即向慈善机构捐出全部的财产。在强调累积财富庇荫后代子孙的中国传统观念下,有这种作为,何其不易。仔细审视陈光标的相关谈话,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他心目中的富人形象与特质。
其一,「我做为一个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陈光标强调要做一个有用的富人,要懂得运用财富,造福社会,不要反而被财富控制,变成「穷得只剩下钱」的守财奴。
其二,「我认为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强调的慈善公益是一种「务实的」慈善公益,捐赠是先照顾好自己身后的余力行为,不是一种宗教式的殉道精神。
其三,「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反之,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陈光标强调死后不留下任何遗产给子孙,结算一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乃是体验与享受创造事业、就业与财富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这种富人如果可以成为中国富豪的新典范,则社会上捐赠的风气将更为大开,而盖兹与巴菲特慈善中国行的成功机率,亦将随之提高。
台湾社会一向充满爱心,我们不但有声名远播全世界的公益团体如大爱慈济,更有无数像陈树菊之类热心善行义举的市井小民。此外,几乎每一个有钱的企业家都设有家族的「基金会」,透过慷慨的捐输,积极从事慈善公益活动。而如同世界各国一样,台湾政府对于慈善捐赠亦给予免税,借以鼓励私人多做慈善公益。依据税法规定,生前的慈善公益捐赠,不但在所得税中可做为列举扣除项目,并且不计入赠与税的课征;死亡后的遗产捐做慈善公益,亦不必缴纳遗产税。惟即便如此,截至目前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像陈光标这种有钱的企业家在台湾出现过。
过去很多台湾的有钱人为了担心死后在台湾需要缴交高达50%税率的遗产税,因此生前即透过精密的租税规画,想尽各种方法将财产搬挪到国外去或转移给下一代。去年更借由遗赠税的修法,成功游说政府,将遗赠税率大幅调降至10%。我们担心的是,遗赠税率的调降,可能导致有钱人对慈善公益捐赠的诱因减少。在所得与财富分配差距益愈扩大的今日,不但使分配不公问题更加恶化,变相鼓励有钱人将财富移转给下一代的结果,无形中对台湾的慈善公益捐赠风气更带来负面打击。
有钱人做慈善公益捐赠,可能是出之爱心,也可能是为了节税。中国大陆虽没有遗产税制,但确有像陈光标之类的企业家,敢于大胆突破传统富留子孙的观念。台湾则刚把遗赠税率降到10%,不知台湾的「陈光标」何在?我们好希望盖兹与巴菲特可以将这班慈善列车的下一站开到台湾来,看看台湾富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