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陆惠台 鱼帮水水帮鱼
旺报社评
随着台湾疫情急速升温,两岸针锋相对更加尖锐,而且从官方延烧到民间。大陆国台办基于人道关怀,有意捐赠疫苗协助台湾抗疫,但民进党不领情,国台办竟遭到大陆网民一片谩骂。无独有偶,稍早大陆民众不满福建省政府独厚台胞,也是一片骂声,福建省政府抵受不住舆论,决定暂缓实施台湾人赴福建只要隔离2天的「2+19」惠台措施。大陆一位知名部落客更借题发挥,认为大陆应停止一切可能有益台湾经济发展的惠台行为。
「和平统一」是大陆对台政策基调,「以经促统」是不言而喻的过程,支持台商及台胞在陆发展与手段则是必要的手段。即使民进党执政,不曾给过大陆好脸色,陆方还是持续推出「惠台31条、26条、11条」等一系列支持台商及台胞的政策,就是希望透过实质的政策牛肉,来化解两岸之间的对立与疑虑。就眼前情势而言,「惠台」似乎并未收到明显效果。大陆一头热的惠台政策,在台湾官方的冷嘲热讽下,大陆民众不满情绪逐渐累积。上述几个事件,显然就是一种物极必反下的反扑。
事态的演变令人忧心。当对立的这把火,从官方蔓延到民间,不只不利台商或台胞在陆发展,对于未来两岸经济发展,恐怕也会带来巨大伤害。原因很简单,「惠台」并非只是表面上单纯的独厚台商或台胞,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意涵,早年大陆需要引进资金与技术驱动成长,却受到国际社会杯葛,台湾为大陆经济发展带进第一桶金与最新管理技术。如今大陆富裕了,不再缺管理人才和技术,但仍然需要先进技术,台湾在这一方面,尤其半导体制造方面,仍然有部分优势,可以贡献大陆产业的转型升级。大陆在ECFA早收清单上确实有部分惠台项目,对台湾农业与部分制造业有帮助,但在两岸进出口总额上所占比重有限。整体而言,两岸经贸关系主要还是互惠关系。
根据大陆商务部统计,自台湾开放大陆投资以来,超过11万家台商西进大陆,规模仅次于港商。不管是在出口贸易、对内直接投资或是产业升级转型等各个面向,都可见到台商的身影,穿梭其中,协助并带动大陆经济发展。旺旺、统一及鸿海等知名台商,都是鲜明的例证。
大陆对台湾仍具磁吸力
在大陆加快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当下,大陆更需要台商的技术,台商更需要大陆的市场,加上两岸之间的情感与文化连结,台商西进趋势不会因政治因素而停止。以台积电为例,在美国庞大压力下,还是注资190亿人民币扩充南京厂28奈米半导体产能。其中固然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但也有支持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意味。
另一方面,大陆人均GDP自2019年首度超过1万美元、成为世银定义中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后,如何摆脱成长停滞困境、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已是北京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据此,北京或许可以更进一步思考,如何复制过去经验、善用惠台政策,形成全面的互惠效果,让大陆可以加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毕竟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来看,大陆若想提升人均GDP,其实更要想办法跟所得比较高的国家加深经贸或投资往来,利用生产要素与商品的国际移动,拉近彼此的生产要素(如资本与劳动)价格差距,进而提升自身的所得水准。台湾,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总的来说,大陆惠台举动,本质上是一种鱼帮水、水帮鱼的概念,而非单方面的施舍或优惠。最近几起事件引爆大陆民众的不满情绪,让两岸对抗氛围从官方扩大至民间,甚至有舆论希望中止惠台措施,显非两岸关系理性的观点。台湾是一个民间驱动的体制,商业有自己的逻辑,人民有自己的选择,大陆对台湾的磁吸力依然存在。过去与未来,台湾都是帮助大陆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北京不会希望这个力量受到折损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