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鲜卑族皇帝令崇洋媚外者汗颜的政策(朱伟岳)

小朋友在北魏《敕勒川狩猎图》背景墙前驻足。图为大陆城市举办《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览。(中新社)

魏晋南北朝的故事复杂多样,但有几点特别值得一述:

一、五胡固然乱华了,但华夏民族中也增加了五胡,增添了不同的风采和活力。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西元471~499年)在位时,先后下令推行汉化政策,像采用汉人官制或施政的政策,还算是见贤思齐的举措,已很值得赞扬了,但这孝文帝还有一些改革,可能会令现在许多崇洋媚外的人汗颜。这鲜卑拓跋氏孝文帝的全盘汉化要政约如次:

1.改汉服,拓跋宏先是颁赐百官汉式冠服,由官方打头,后普及至民间,自上而下,完成服装的全面更迭,鲜卑人不准穿鲜卑冠服了。

2.禁胡语,北魏的官方语言由鲜卑语变为汉语,且禁止鲜卑语和其他胡语作为通用语言。

3.改籍贯,所有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再是「代人」(北魏前身为代国),而通通算是洛阳人。

4.禁归葬,死后的鲜卑人,不得归葬北方,以葬地更替的方式取代鲜卑人落叶归根的想法,使他们对洛阳产生本土认同感。

5.改姓氏,将鲜卑姓氏依照发音相近的原则,全部改为汉人单姓,拓跋宏自己率为人先,将「拓跋」改为「元」姓。也有些复音姓,如「尉迟」之类。

6.通婚,拓跋宏下令,禁止同姓的鲜卑人通婚,纳入汉人世家的女儿入宫,并积极推动鲜卑贵族与汉人世族通婚,促使两族血统融合。

7.尊孔尊儒,拓跋宏自幼修习汉文,文化底蕴颇为深厚。迁都后,拓跋宏积极开办学校,提高鲜卑人教育程度,普及汉文化落地。

这位拓跋宏先生,不,应称元宏先生,还干脆把北魏的首都,在许多族人的反对下,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搬到洛阳,硬把鲜卑族人,尽其可能地融入华夏中国。真是一位见贤能思齐,勇于变革而纳长弃短的伟大人物,难怪魏晋南北朝最后能统一华夏的政体隋朝,就是承袭北魏的糸列朝代而来。

二、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是乱了,华夏衣冠是仓皇地南渡了,但这仓皇南迁的约50~100万人口,也带来了文化及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农作物种前进南方,使南方得到较快速的大规模开发。东晋初期南方人口约1050万人,到东晋末年人口已达1746万人。

东普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约30万,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包含冶炼及船舶制造的集散地,造船能力已可轻松建造万斛(300吨)以上舰船;尤其冶炼业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得到更好品质的钢铁。在热处理技术中发明了油淬,使铸铁可锻化,最后锻铸件成为钢铁的主要产品,不仅提升了民生日常用品的性能,也加强了军用品的功能和造船业进步。

灌钢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用它生产的铁除制造武器外,尚有较多的富余,可以用于制造民生工具。尤其是坚硬耐磨的灌钢工具的出现,是生产工具的一大革新,为丘陵、岗埠、湖泊、沼泽、滩涂的开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纺织业其时已有纺织机,发明家机械工程师马钧,对老式纺织机加以改良后,一种新式织绫机的生产效率竟提高了4、5倍,并可有不同花纹图案。

当时制纸业也可作出雪白纸及五色花笺,完全替代竹简和绢布。制瓷业在制成技术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并广泛在南方地区扩散。于是建康城内「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城内有4个副都心,秦淮河北有大市和小市十余处。城外的贸易市场有10多个,大小来往船只成千上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康,颇有现代大都会的样貌。除建康之外,另成都、江陵(荆州)、京口(镇江)、襄阳、寿阳、番禺(广州)等地,也是华夏中国及对海外各地的重要贸易中心。譬如番禺(广州),是南洋各国、天竺(泛指印度次大陆各地)、狮子国(斯里兰卡)、波斯(伊朗)等各地的商船:「每岁数至」,或「岁十余至」的海陆交通汇集的商业城市,前文多次提及高僧法显,要从斯里兰卡搭客货班船回广州,结果迷航终回到青岛,最后落脚建康,也是侧面说明当时华夏中国商贸格局的文字。华夏中国的经济重心,经由魏晋南北朝的融合重组,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直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海权渐长的时代。

三、魏晋南北朝的半边天下是五胡的江山,草原民族粗犷豪迈之风,对华夏的氏族或文人雅士言,自有其不胜衰乱之感。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启了那个时代清谈之风。其杰出秀异者,特别高谈《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之学,玄学与印度东传而来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走上儒释道融合的道路。

概要演变情况是,汉朝初立时,经秦朝覆亡战乱后,民生困苦,经济凋弊,黄老讲究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学说受到重视,遂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经两个世代的休养生息后,国力日盛,到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的呼声,亦即由道家思想到儒家思想的递变趋势。到汉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重大的发展。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董仲舒置《五经》博士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官吏主要从儒生中选拔,儒家得以逐步发展,成为此后华夏中国政治传统。

但这儒家固以孔子「仁政」、「修身」为主干,但也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展现了儒家的「相容」与「发展」特色。公元前48年汉元帝时,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室走向衰颓。公元前7年汉元帝之孙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即位,大权进一步落入外戚王莽之手。汉哀帝之后为汉平帝,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年仅14岁的平帝病死,王莽立仅两岁的刘婴为太子,自任「摄皇帝」。公元9年王莽废除刘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