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献给摆脱不了已故父/母的你

即便是没生病的人感到心灵有点失去平衡,也可以在有必要时,去找这方面的专家咨商。(示意图/shutterstock)

有些人还困在伤了自己的亲子关系中,但他们的父母早已离世。现在,我想对这些「曾经是」子女的人说一些话。

即便孩子因持续压抑感受,而导致行为偏差或自我封闭,也可以借由获得父母的倾听与体谅,来释放那些真实感受,摆脱过去的烦恼与痛苦——这就是本书想传达的事情。

若亲子能携手重新审视过去的关系,帮助孩子振作起来,那固然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并非所有家庭都能实现此事。无法实现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父母已经离世,或罹患失智症之类的。而这也令不少人永远「被困在泥沼中」,解决不了自己的茧居问题或其他问题。

在我治疗过的患者当中,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人。他们的父母都已归天,自己也五、六十岁了,却还在被父母生前留下来的亲子芥蒂纠缠着,无法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来。而且他们都会说:「父母死了,我却哭不出来。」

就像我在本书中不断说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不去彻底感受原始情绪」,所以即便大脑已经接受父母死亡的事实,却无法让情绪层面也接受这件事,而这就像喉咙被异物卡住一样,会令人产生不舒服、不完整的感觉。正如同「Grief(丧恸)」这个字所指的,人在失去重要的人的时候会悲痛不已,若感受不到悲伤,心里深处就无法接受对方的死,永远被对方的存在困在原地。

这就跟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个女弟子——迦沙.乔达弥的故事一样(※1),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概念。现在,这个古老概念已变成新的治疗方法,应用在助人接纳障碍和治疗创伤上。

使用这个方法时,即使父母不在场,也可以让子女对想像中的父母抒发内心深处的悲伤,彻底感受身为子女的真实情感,这样就能大幅改善身上的症状和内心的痛苦了。

虽然这种做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独自完成,但是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却不简单,甚至有危险,因此还是得跟熟练的治疗师一起执行。也请现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先找自己的医生商量过,再来考虑是否执行此做法。

此外,即便是没生病的人感到心灵有点失去平衡,也可以在有必要时,去找这方面的专家咨商。我并不是为了解释它的做法才写的,我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选择,还有办法摆脱纠缠着自己的痛苦。还请各位读者不要勉强自己。

.一位身心生病的女士无法接受母亲过世的事实

我有一位长期受厌食症、忧郁症、自残行为、购物成瘾症所苦的女性患者。她现在已经六十出头。自二十几岁结婚后,她就一直对丈夫的态度感到不满,因为她觉得丈夫不是真心爱着她。

一起出门兜风时,即便丈夫根本没做错什么,她也觉得「丈夫不像新婚时那样呵护我,害我很烦躁」。

现在,她因为长期的心理疲惫而陷入慢性忧郁状态,完全无法做家事,因此家事都由丈夫一手包办。尽管如此,她还是会说「我还是觉得他不够爱我」、「我也知道自己老是在说傻话,但我的心仍旧会这么想」。

我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她心中的郁闷感和那股填不满的空虚感,早在遇见丈夫前就存在了,而痛苦根源则与三年前离世的母亲有关。即便母亲都已经过世了,她还是一直活在缺乏母爱的痛苦与不满之中。遇见丈夫后,她期待着丈夫能给她母亲不曾给过的爱,但婚后,她还是觉得「不够、不够」,一直为此跟丈夫吵架。

这位女士也没有打从心底接受母亲过世的事实,她说:「我一直觉得母亲还在某处活着。」于是,我就把治疗重心放在这一块,让她尽情地诉说她对母亲的感受。

她表示:「我不明白她为何不爱我。」「我摆脱不了怨恨和痛苦。」除了这些愤怒的情绪外,她也把身为子女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了——「我很希望她对我温柔一点」、「我一直想对母亲撒娇」。她借由告诉我(治疗师)这些事,唤起了压抑在心底的真实情感。

她说着说着便哭了起来。那天她告诉我:「我从未哭得这么惨过,现在感觉舒畅一点了。」

后来,随着面谈次数的增加,她感受到的伤痛也越来越深。

到了某天,这位女士激动的哭喊:「妈妈——!帮帮我!我好想妳!」她像个孩

子一样大哭了将近一小时才停下来。

之后,她也对我诉说她的感想:「我没想到自己这么会哭。之前别说没有为母亲过世落泪,就连人生中的各种悲伤也感受不到。现在我终于注意到了这件事。」

她一直以来都没有去感受内心深处的原始情绪,导致她长期都在扼杀真实的自我。她说:「我终于感受到﹃母亲真的已经不在了﹄的实感。」

在那之后,她的心情慢慢好转,同时,她也能笑着说她对丈夫的依恋已经逐渐淡化,甚至觉得无所谓了。

另外,随着味觉恢复,她也不再碰暴饮暴食时代吃的垃圾食物和重口味食物。现在她已经能感受到天然饮食的美味,同时也能正常地产生饱足感,于是,暴食症便随之消失。

摄食障碍是一种由心理影响生理的疾病。人在不断压抑深层的原始情绪后,连身体的感觉也跟着丧失,所以才会有再怎么吃也吃不饱、再怎么瘦也不会饿的症状。

因此,找回原始情绪后,那些病态的身体感受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位女士连嗅觉都逐渐恢复,而有趣的是,时隔十年,她又能闻到丈夫的味道了,而且她还会打趣的对丈夫说:「你好臭,走开啦。」

这位女士虽然恢复得不错,但她也说,虽然她很感谢治疗帮她找回轻松的人生,但还是消除不了小时候留下来的「母亲不接纳我这个人」的痛苦回忆。换言之,就算能借由治疗把×变成△,也不可能达到美满的○。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深深感受到,父母应该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地贴近孩子的心,不管是几岁的孩子渴望亲情,都要尽量把爱传递给他们。

(本文摘自《啃老浪潮:十年前的心肝宝贝,十年后却成啃老累赘》/台湾东贩)